汪家訸 - 個人簡歷
1915年7月1日生于浙江省德清縣。1936—1937年上海大同大學數學系學習。
1946—1950年浙江大學物理系學習。
1950—1954年浙江大學物理系任教,1953年升任講師。
1954年—浙江大學力學系任教,1979年晉升副教授,1981年任教授。
汪家訸 - 生平簡介
汪家訸,
1930年,他進城上初中,開始接觸到代數、幾何、物理等課程,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漸漸地他感到中學課本的內容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他很想買些數理書籍,無奈阮囊羞澀,只能節(jié)衣縮食,積資以購買大學書籍。經數年堅持自學,竟無師自通,大有收獲。
1936年高中畢業(yè)后,他考取上海市大同大學的數學系。該校師資力量雄厚,教授中有中國數學學會主席胡敦復等名家,還有不少教授是交通大學來兼職的。他正慶幸自己能專心致志地鉆研數學時,不料一年之后蘆溝橋事變爆發(fā),大同大學被炸毀,家鄉(xiāng)的房屋也在日機狂轟濫炸中全部燒毀,家庭經濟頓陷困境。同時,上海戰(zhàn)事也發(fā)生了。國仇家恨使汪家訸從厄境中奮起,毅然重整步伐,迎接挑戰(zhàn)?谷諔(zhàn)爭期間,他一直在浙江莫干山地區(qū)的幾所中學擔任數理化教員以維持生計。教學之余,繼續(xù)堅持自學。在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他先后自學了約斯(Joos)著的《理論物理》,F.H.蓋脫曼(Getman)著的《物理化學》,盧景貴的《天文學》等數十本數理化著作。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他于1946年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這時他已經31歲了,有了家庭負擔。于是他在大學里協(xié)助教師批改作業(yè)、抄寫講義,同時還在中學兼課,以補家用及學費之需。這樣半工半讀了4年,終于完成大學學業(yè)。
1950年,汪家訸受聘于浙江大學物理系任教。雖然為維持生活還得在中學兼課,但生活總算初步安定下來。
50年代初期,汪家訸在1952年《新科學》第4期上發(fā)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介紹駭波》,另一篇《關于摩擦起電的幾個問題》論文于1954年發(fā)表在《物理通報》第7期上。這兩篇綜合性論文是他參閱了百余篇國內外論文后綜合構成的,為以后科學教育的普及提高作出了努力。
1953年,他升任講師并調到力學教研組擔任理論力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他在力學教研組、力學系理論力學教研室一直工作到1986年退休。
1956年,黨中央提出的“十二年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極大地鼓舞了廣大知識界。汪家訸積極地為青年教師講授分析力學課程。這次講課的講義就成為兩年后正式出版的《分析動力學》的雛型。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汪家訸在當時形勢鼓舞下,懷著極大的熱情投入人造衛(wèi)星運行理論的研究,在短短3年間,先后出版了兩部著作:《人造衛(wèi)星的運行理論》與《三體問題》。在艱難的“文化大革命”歲月里,他執(zhí)著地鉆研控制論。80年代初,汪家訸發(fā)表了有關控制論方面的工作成果,提出了增廣圖示概念,發(fā)展了根軌跡法。
汪家訸退休后,仍然孜孜不倦地繼續(xù)進行科學研究活動。他所進行的證明“費爾馬大定理”的工作,即將發(fā)表論文。
汪家訸 - 職業(yè)成就
提高并普及分析力學和天體力學的理論
汪家訸的學術著作主要有四部:《分析動力學》、《人造衛(wèi)星的運行理論》、《三體問題》和《分析力學》。
《分析動力學》一書于195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他編著該書的主要目的,是想為工程界提供一本內容較豐富、邏輯性較強、適用面較廣的力學書籍。全書包括運動學、力學基本理論、分析靜力學、質點分析動力學、質點系分析動力學、連續(xù)體分析動力學,以及附錄共7篇。書中以豐富的例題深入淺出地闡明分析力學理論之精微。例如,高斯最小約束原理與赫芝路徑最小曲率原理,對于多質點系統(tǒng),缺乏直觀的形象,而此書通過質點的相應表象就直觀易懂。在闡述剛體定點轉動的分析法時,書中列舉五種表達式(正交矩陣式、歐拉角式、歐拉參數式、四元數式、凱萊-克萊恩式),并對它們一一作了分析比較,以便于讀者理解應用。四元數表達式是研究機器人運動的重要數學工具,他在書中也作了詳細的介紹。
1982年,汪家訸又出版了《分析力學》一書。該書是《理論力學教學參考叢書》的一種,書中對動力方程的求解問題做了較詳細的討論,是《分析動力學》一書的姐妹篇,可作為力學教師的一本較全面的參考書。
《人造衛(wèi)星的運行理論》于1959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運用牛頓力學的基本原理討論人造衛(wèi)星的動力學問題,同時也討論了由觀察人造地球衛(wèi)星而引起的一系列問題。書中闡述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軌道方程、周期、機械能表達式、速度變化,以及發(fā)射角等理論;應用球面三角法及矩陣法推出人造衛(wèi)星經緯度的變化公式,并與觀測數據相比較,提出了預測人造衛(wèi)星飛臨時間的近似法;討論了高空稀薄氣體的阻力影響、日月的攝動,以及考慮廣義相對論時的近地點轉動等問題。書中還分析了一些容易混淆的力學概念,給出正確的理解與解釋。
《三體問題》一書于1961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叭w問題”是經典力學的難題之一,其理論發(fā)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許多偉大的數學家和力學家都曾對此做了大量工作。蘇聯(lián)于50年代末成功地發(fā)射了3個宇宙火箭,引起國內科學界對“三體問題”的重視,急需這一課題的書籍!度w問題》的出版,及時地順應了當時的需要,發(fā)揮了很好的效益。書中從“n體問題”的一般理論開始,較完備地討論了“二體問題”。由于宇宙火箭飛往月球的運動理論是屬于三體問題中的一個特殊問題——圓型限制三體問題,書中對此作了較詳細的論述。對于“三體問題”的討論,還包含運動方程的降階法、勃盧恩斯理論、龐卡萊理論以及拉格朗日定型理論等內容。該書較全面地介紹了前人在“三體問題”理論上的主要研究成果,使讀者在較短時間內能順利地掌握這一經典力學的著名難題。
60年代前期,汪家訸繼續(xù)研究人造衛(wèi)星方面的課題,其主要成果反映在兩篇論文中:《月球上三種不同意義的脫離速度》與《地球運動給予宇宙火箭的兩種牽連速度的精確值》。
汪家訸的著作與論文,對當時天體力學水平的提離,以及普及這方面的理論知識都起著先聲的作用。
汪家訸 - 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從不懈怠
汪家訸從事教育工作數十年,從中學到大學,他教授過的學生數以千計。他以精湛的學識和純熟的講學,贏得學生們的歡迎與愛戴。汪家訸對青年教師的業(yè)務成長也不吝傾注心力。他為青年教師講授過許多課程。如分析力學、空氣動力學、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四元數、有限元法、量子力學、控制論以及宇宙學等。汪家訸以他對科學的熱愛和對后輩的期望不停息地工作著,無論條件多么艱難,他從不消沉懈怠。在文化大革命后期,他主動為教研室教師開講有限元法,以后又為全國性的力學教師進修班講授高等動力學、分析力學等課程,卻從不接受分文報酬。
1982年,汪家訸受聘于《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卷編輯委員會,并擔任力學編寫組副主編及一般力學分支主編。他為之撰稿數萬字,前后長達8年。1983年起,任美國數學學會《數學評論》雜志評審員。
汪家訸自70年代末開始培養(yǎng)一般力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他為研究生開設多門學位課程,制訂教學計劃及研究方向,并指導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退休前,他先后培養(yǎng)了5名碩士研究生。
汪家訸為人坦誠,治學嚴謹,樂于助人,他數十年潛心于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yè),在一般力學方面的貢獻以及在教育事業(yè)上的影響,將永遠激勵年輕的一代。
汪家訸 - 主要論著
1汪家訸.空間力系對空間任意六線平衡方程式.浙江大學學報,1956(2).
2汪家訸.分析動力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3汪家訸.人造衛(wèi)星的運行理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
4汪家訸.三體問題.北京:科學出版杜,1961.
5汪家訸.多項式的增廣圖示及控制論中的應用.應用數學和力學,1981(3).
6汪家訸.有理分式的增廣圖示及控制論中的應用.應用數學和力學,1981(4).
7汪家訸.分析力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8汪家訸.為什么在太陽系至今尚未找到一顆逆行行星.應用數學和力學,1990(5).
9汪家訸.為什么大行星可以同時有順行和逆行衛(wèi)星.應用數學和力學,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