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嶷 - 概況
蜀蕩寇將軍。嶷出自孤微,而少有通壯之節(jié)。弱冠為縣功曹。先主定蜀之際,山寇攻縣,縣長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攜負夫人,夫人得免。由是顯名,州召為從事。時郡內(nèi)士人龔祿、姚伷,當世有聲名,皆與嶷友善。建興五年,丞相亮北住漢中,廣漢、綿竹山賊張慕等鈔盜軍資,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將兵討之。拜為牙門將,屬馬忠,北討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蠻夷,輒有籌畫戰(zhàn)克之功。越巂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后,叟夷數(shù)反,殺太守龔祿、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除嶷為越巂太守,嶷將所領往之郡,誘以恩信,蠻夷皆服,頗來降附。嶷以功賜爵關內(nèi)侯。在官三年,徙還故郡,繕治城郭,夷種男女莫不致力。郡有舊道,絕道已百馀年。嶷開通 舊道,千里肅清,復古亭驛。后主於是加嶷憮戎將軍,領郡如故。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屢乞求還,乃徵詣成都。嶷至,拜蕩寇將軍,慷慨壯烈,士人咸多貴之,然放蕩少禮,人亦以此譏焉,是歲延熙十七年也。魏狄道長李簡密書請降,衛(wèi)將軍姜維率嶷等因簡之資以出隴西。嶷時風濕固疾,至都浸篤,扶杖然后能起。姜維之出,時論以嶷初還,股疾不能在行中,由是嶷自乞肆力中原,致身敵庭。臨發(fā),辭后主曰:“臣當值圣明,受恩過量,加以疾病在身,?忠怀E沒,辜負榮遇。天不違原,得豫戎事。若涼州克定,臣為籓表守將;若有未捷,殺身以報!焙笾骺粸橹魈椤\娗芭c魏將徐質交鋒,嶷臨陳隕身,然其所殺傷亦過倍。既亡,封長子瑛西鄉(xiāng)侯,次子護雄襲爵。南土越巂民夷聞嶷死,無不悲泣,為嶷立廟,四時水旱輒祀之。張嶷 - 傳記
張嶷,成年時為縣功曹。劉備定蜀時山賊進攻郡縣,縣令棄家而逃,張嶷背負夫人,冒著白刃沖開賊圍,因此揚名。建興年間,廣漢土寇作亂,其勢猖獗,張嶷用設宴計,在席上親率伏兵,斬賊首五十多人,旬日平亂。其后任馬忠部下牙門將,北討汶山羌族,南平四郡蠻夷,籌畫方略,立功無數(shù)。諸葛亮平定高定后,由于蠻夷常反,越嶲郡守不敢住郡中。張嶷到任,恩威并施,土豪伏法,民眾信服。張嶷在蜀地十五年,改善了與夷人的通商關系,使得邦域安寧。張嶷卓有見識,用“岑彭遇刺”之事諫丞相費祎,又深刻分析了東吳諸葛恪為政的隱患。當他離任回都時,夷民都拉住車輪哭泣,在歸途中屢受歡迎貢奉;爻啥己蟀轂槭幙軐④姟4撕笠蛭旱业篱L李簡請降,姜維北伐,張嶷隨征;在與魏將徐質的大戰(zhàn)中陣亡,但亦手刃多人。南土民夷聞聽死訊,無不悲泣,為他立廟,四時享祭。
蜀漢大將,參加諸葛亮的南征、北伐,表現(xiàn)活躍。後來在欲救出姜維時戰(zhàn)死。正史中記載他平定外族,并得到他們的信任,盡力於治下安定。
張嶷 - 功績
張嶷出身自孤苦家庭,少時有膽色。建興五年(西元227年),諸葛亮北伐,漢中、廣漢、綿竹地區(qū)山賊張慕等乘機作亂,張嶷以都尉身份領兵討伐,用計將張慕等五十余人斬首,十日內(nèi)就將山賊評定,拜為牙門將。
張嶷主要功績?yōu)槠蕉现,南中自諸葛亮死后多次叛亂,多次殺死上任的太守,使后來的太守不敢上任,只在安定做遙控。張嶷到任后,恩威并施,不但常常給予南中人錢財,也會對叛亂份子給予懲罰,贏得南中人民的信任。張嶷駐守南中之地長達十五年,離開時南中人民依依不舍,紛紛傷心的向張嶷道別,回到成都拜為蕩寇將軍。
延熙十七年(西元254年),姜維北伐,患有風濕的張嶷這時已經(jīng)嚴重到不能走動,必須依靠拐杖站立,于是有人提議把張嶷留在后方,但是張嶷執(zhí)意跟隨大軍北伐。出發(fā)之前,張嶷向后主上疏道:“臣得蒙主上看重,屢受恩惠,加上有病在身,時常擔憂突然身亡,不能報答主上。如今總算可以隨軍出征,為國效勞。如果取得涼州,臣愿意擔任藩鎮(zhèn)守將;如果不能報捷,只好犧牲自己以作報答!焙笾骺戳烁袆硬唤飨聹I來。之后在與敵將徐質的作戰(zhàn)中,死于亂軍之中。
張嶷 - 評價
陳壽:“嶷慷慨豪烈,士人咸多貴之;然放蕩少禮,人亦以此為譏焉!薄皬堘谧R斷明果。”《三國志·張嶷傳》:“嶷慷慨豪烈,士人咸多貴之;然放蕩少禮,人亦以此為譏焉”、“張嶷識斷明果張嶷識斷明果,咸以所長,顯名發(fā)跡,遇其時也!
《益州耆舊傳》:張嶷儀貌辭令,不能駭人,而其策略足以入算,果烈足以立威。為臣有忠誠之節(jié),處類有亮直之風,而動必顧典,后主深崇之。雖古之英士,何以遠逾哉!
張嶷 - 歷史還原
張嶷和張翼在三國演義里是并稱的大將,在演義里,諸葛亮遺囑中提到過,大意是:王平、馬岱、廖化、張翼、張嶷忠貞勇猛,且多年帶兵打仗,經(jīng)驗豐富,是可以依靠的武將,隱然一個小“五虎”。對于前四個,事跡比較多,王平貢獻比較大,后來作為漢中主將,抵擋了曹爽的進攻;馬岱在演義里很出彩,雖然實際不怎么樣;廖化張翼在蜀漢后期分別坐到了左右車騎將軍,是很高級的武將了,惟獨張嶷,演義里描述的少,唯一能回憶起來的臺詞是兩次,第一次是和王平帶領一千人守陽平關,跪地求饒,讓諸葛亮奚落了一頓,還有就是最后死節(jié)的時候,高喊了一句革命口號,然后被亂刀砍死。其實歷史上的張嶷遠非如此簡單,按照陳壽和裴松之的注解,在小“五虎”中,張嶷大哥的綜合能力甚至可以排到第一名!甚至超過了大哥“王平”。所以陳壽并沒有把他和武將列在一起,而是單獨拿出來,和一般謀士一類的人列在一起:黃權、李灰這樣的謀勇雙全之士并垂不朽。
張嶷是武功起家的,當劉備定蜀之后,他只有二十歲,在南充縣當功曹,當時四川政權更迭,各地都不安定。山賊下來攻克了南充,縣太爺跑了,張嶷冒著危險沖入縣衙,把夫人給背了出來,從此以后,大家都知道他很講義氣。后來被劉備聘為巴州從事。這個人非常講義氣,朋友有難他都會義不容辭的幫忙,所以當他有困難的時候,朋友也會兩肋插刀,甚至陪上身家?guī)椭藗冇X得他象西漢初期的季布、欒布(都是慷慨重信義的豪杰)一樣。
后來跟隨馬忠四處作戰(zhàn),需要注明的是,他的工作主要是針對羌族、南中(其實諸葛亮平南并沒有一勞永逸,后來這里經(jīng)常出事兒)等少數(shù)民族。張嶷謀勇兼?zhèn),?jīng)常以少勝多,而且用兵非常有霸氣,經(jīng)常事先就給敵人報信,大意類似于此——“我勸你不要抵抗,不要輕易嘗試天兵的鋒芒!薄澳銢]有看到某某的下場嗎?難道還要重蹈覆轍?”“別說我事先沒有警告你,抵抗的后果很嚴重。”多數(shù)情況下,敵人都會被他這種堂堂正正的恐嚇給鎮(zhèn)住,不投降的下場一般都很慘,然后張嶷拿著新的戰(zhàn)功繼續(xù)去恐嚇敵人。后來,南中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被張嶷這種氣勢給震驚了,把它尊奉為神!甚至張嶷死了以后,這個地方的人紛紛給他立廟祭祀,試問三國眾將里邊,有幾個有這種待遇?
張嶷這個人料事如神,非常了不得。比如后來的當權者費衣,是個非常瀟灑漂亮的人物,有點“雅量高致”的意思,大大咧咧,交朋友很雜,對投降的敵人采取不加警惕就接納的態(tài)度。對于這個缺心眼兒,張嶷很頭疼,多次給他寫信“你現(xiàn)在擔負這么重要的責任,怎么這么不自愛啊,要是萬一被壞人行刺,可怎么得了?”費衣不聽話,估計還在暗暗嘲笑張嶷小氣,結果果然在某個下雪的夜晚,被魏國刺客給暗算了。
諸葛恪在孫權死后聲望很高,氣焰比較囂張。張嶷馬上給諸葛瞻寫信,苦口婆心的說道:“你堂兄剛剛掌握大權,在吳國的根基遠遠沒有穩(wěn)固。這個時候確急躁冒進,離開皇帝,輕易的率領大軍進攻魏國。如果失敗了,那國內(nèi)那些嫉妒他的人能放過他嗎?”不知道諸葛瞻有沒有把這個重要的忠告轉述給諸葛恪,反正諸葛恪后來果然被滅了族。
后來張嶷死了,戰(zhàn)死的,原因很簡單——寡不敵眾,這個演義和歷史大概吻合。這是非?上У,也許蜀漢的舞臺太小了,沒有讓這樣一個光華燦爛的政治軍事明星大放異彩。要讓我說,如果放在魏國,他的貢獻不會比滿寵和賈逵低。
張嶷 - 張嶷與無當飛軍
所謂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當?shù)厣贁?shù)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漢勁旅,和劉備傳統(tǒng)的王牌軍——白耳兵,以及西涼馬氏軍團鼎足而三,一時瑜亮。這支軍隊富有特色,從部隊性質上說,給一個不太恰當?shù)谋扔,類似于法國的外籍軍團,是一支職業(yè)雇傭軍。
蜀漢政權原來就曾經(jīng)使用過三苗后裔的武陵蠻(從河南南遷,和西南夷不是一個體?雇傭軍,在伐吳戰(zhàn)爭中大顯身手,連猛將甘寧都死于這些蠻族手中。七擒孟獲——當然只是一個象征——的戰(zhàn)爭中,諸葛亮更充分認識到了南中少數(shù)民族的英勇善戰(zhàn)。這并不奇怪,歷史上,農(nóng)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游牧,漁獵民族則往往好勇斗狠。
隨著南中戰(zhàn)爭結束,恢復和平,這些剽悍的戰(zhàn)士便陷于失業(yè),把這樣的力量留在南方,無疑是社會極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纯磁_灣在抗戰(zhàn)后發(fā)生的二二八事件,帶頭鬧事的就是從原曰軍中復員的臺灣籍高砂部隊成員。為此,諸葛亮對此實施了一箭雙雕的有利政策,就是征召少數(shù)民族戰(zhàn)士加入蜀國政府軍,而經(jīng)費問題,就由當?shù)氐胤胶缽娊鉀Q。<華陽國志>記載亮以夷多剛狠,不賓大姓豪強,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惡夷為家部曲,得多者欒世襲官。于是夷人貪貨物,以兼服屬于漢,成夷漢部曲,從而在當?shù)亟в幸砸闹埔男再|的地方軍隊,當?shù)睾缽姷玫缴鐣匚,遂安于蜀漢統(tǒng)治,出金暮兵,使少數(shù)民族得到實惠,緩和了民族矛盾。同時,這些當?shù)厥I(yè)軍人變成了政府軍,如同在企業(yè)中得到了股份,成為少數(shù)民族中具備向心力的核心。其組成的軍隊熟悉民俗,較少激發(fā)問題。后來張嶷,馬忠等彈壓叛亂,夷漢部曲都是主力。
如此好處,自然不能讓地方獨享。同時,也為了徹底避免南方割據(jù)勢力死灰復燃,在諸葛亮主持下,蜀國不惜本錢,移南中勁卒,青羌萬余家于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這就是無當飛軍的來歷。這支軍隊的成員到達蜀郡以后,就成為蜀國的軍戶,世代為蜀國當兵為生,成為職業(yè)軍人。時成都和南中的繁華不可同曰而語,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此為榮。讓人想起英國軍隊在尼泊爾招募廓爾喀營雇傭軍的場面。當然,當時南方人口不多,徉柯郡兩萬戶,建寧郡萬戶,朱提郡八千戶,興古郡四萬戶,一下子調(diào)走一萬戶能征慣戰(zhàn)的世家,對當?shù)馗顡?jù)勢力可以算是釜底抽薪。
無當飛軍是何等形象呢? 他們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戰(zhàn)。因為是舉家遷移,所以俗以蠻姑為舞,皆團牌辟(披)發(fā),號嘯而進。<三國演義>在七擒孟獲中,把這支還沒有誕生的精兵配給了當?shù)睾缼,銀冶洞洞主楊鋒,固然是無稽之談,但大體形象沒有錯的。如此奇裝異服,風俗獨特的軍隊進駐蜀都,肯定也帶來不小的文化沖突,至少廣大士族階層一定是又好奇,又擔心。為了能夠給這些剽悍的戰(zhàn)士以良好的管理,蜀漢委任治軍嚴謹?shù)奈簢祵,巴西?也可能是徐州沛人)王平為該軍團第一任司令官。王平,字子均,識字不滿十,與士卒同甘共苦,而生性謹嚴,訓練苛刻,很少說話。這樣一位既能服眾,又嚴厲而帶點兒陰沉的將軍,實在是雇傭軍太合適的指揮官人選了。
飛軍不愧南中勇士的威名,英勇善戰(zhàn),在蜀漢的歷次戰(zhàn)爭中都有著出色的表現(xiàn)。 一出祁山,配屬馬謖部戰(zhàn)張郃于街亭——本來大概也因為馬謖熟悉南中情況,希望他能夠充分發(fā)揮這支軍隊的特點。。--因為馬謖的失誤而全軍潰敗,打斷后的正是王平率領的飛軍,一面死戰(zhàn),一面擊鼓迷惑敵軍,成功的掩護其他各部撤離戰(zhàn)場,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試鋒芒。
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師屯南圍,自設計圍司馬彝于祁山。司馬懿抵擋不住,索性施展圍魏駒輝的招數(shù),派張郃領主力大軍攻打王平孤軍。盡管當時王平所部無當飛軍只有三千,只有魏軍的二十分之一,但這些廓爾喀營式的勇士個個誓死如歸,拼死抵抗,箭如飛蝗,張郃猛攻不下,司馬彝的大營卻已經(jīng)被諸葛亮的大軍攻破了。魏軍退卻,無當飛軍卻發(fā)揮山地兵團的特點,沖出營地,反擊魏軍后衛(wèi),前后夾攻,魏軍大潰,損甲首數(shù)千。蜀國能在和司馬懿第一次對陣時,取得相當優(yōu)勢,無當飛軍死戰(zhàn)曹魏猛將張郃的軍團,居功厥偉。
無當飛軍由于山地作戰(zhàn)的特點,常被用于討伐叛亂少數(shù)民族。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漢嘉(今四川雅安北)蠻反,蜀漢出動向寵的宿衛(wèi)兵代替其前去征討,裝備不可謂不精良,結果這位性行淑均的名將卻死在了少數(shù)民族叛軍手中,還是無當飛軍從前線調(diào)回,才控制了局面。那應該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飛軍了
無當飛軍的最后也極為悲壯,那是姜維九伐中原中的第八次,為了掩護主帥退卻,5000飛軍和末任司令官張嶷進行了最后一戰(zhàn),全軍戰(zhàn)死,史載"殺敵輩之"。以后,雖然還有飛軍之名,并且在防守陽平關等戰(zhàn)斗中有所表現(xiàn),無當飛軍作為一個整體,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
最后補充一點,如果從血統(tǒng)上說,實際上飛軍的成員包括兩部分,南中夷族和青羌,前者包括叟,笮,炯,百璞等民族,后來成為彝族,布朗族等云南少數(shù)民族,精于射術,后者為氐羌和冉馳,自古有修筑碉樓的習慣,《華陽國志》記載了這些住在石碉中的民族夏秋如何入蜀為傭,打水井砌河堰,出售花椒蘋果農(nóng)副產(chǎn)品,冬春返回故里避寒的情形,石碉樓,記錄了青羌的歷史,也展示了他們善于守御的特點。
張嶷 - 張嶷墓
張嶷墓,位于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qū)龍江鎮(zhèn)柏花村街道中部北側民居之中。張嶷(194~255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國(今四川南部縣)人。先為馬忠部屬,拜為牙門將。諸葛亮南撫夷越之后,張嶷出任越嵩太守。張嶷到任,恩信并舉, “和”“撫”同施,蠻夷皆服。政通人和,“邦域安穆!敝卫磉_十五年之久。后因病離任,“民夷戀慕,抉轂泣涕”。再拜為蕩寇將軍。
公元255年,張嶷在越嵩長期生活患了風濕病,被召回成都,“扶杖然后能起”,病情十分嚴重。但他仍然要求上戰(zhàn)場,討伐魏國,“殺身以報”!昂笾骺粸橹魈!痹陔S姜維北伐中于隴西作戰(zhàn)時,捐軀疆場!澳贤猎接拿褚穆勧谒溃瑹o不悲泣,為嶷立廟,四時水旱輒汜之!
張嶷沙場損身,戰(zhàn)死狄道(今甘肅臨洮),運回漢中,安葬在漢中褒城驛,即今漢中市漢臺區(qū)龍江鎮(zhèn)。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尚存高大的墓冢及民國十年重立墓碑。今墓冢被村民修房造屋拓了土壞填了房基,墓碑搬運到漢中市博物館保存。村民在挖房基時曾挖出魚鱗紋磚墓道,經(jīng)考證為張嶷墓無疑。
墓冢高10米,占地600平方米。有墓碑高80厘米,寬57厘米。碑文曰:“漢蕩寇將軍張嶷之墓。”刻建于1922年。
張嶷墓現(xiàn)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2月15日原漢中市人民政府公布。
張嶷 - 相關詞條
劉備 | 諸葛亮 | 關平 |
關興 | 趙統(tǒng) | 馬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