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弘農(nóng)王 - 基本信息
劉辨史稱少帝,又稱弘農(nóng)王。
姓名 劉辯
廟號 無
謚號 弘農(nóng)懷王
陵墓 無
政權 東漢
在世 176年—190年
在位 189年四月-九月
年號
光熹:189年四月—八月
昭寧:189年八月—九月
前任: 漢靈帝劉宏 中國大漢皇帝(東漢)
189 繼任: 漢獻帝劉協(xié)
漢少帝劉辯(176年-190年),漢靈帝劉宏的兒子,東漢第十二位皇帝,在位期間是189年四月-九月。
劉辯為靈帝和何皇后所生,漢獻帝劉協(xié)的哥哥。初靈帝嫌劉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欲立劉協(xié)為帝,但因何皇后受寵且何進位高權重而猶豫未決。189年靈帝病重,將劉協(xié)托給蹇碩,靈帝去世後,蹇碩想先殺何進再立劉協(xié)為帝,于是請何進入內(nèi),但是何進剛進入,蹇碩司馬潘隱是何進的舊識,便前來看何進。何進大驚,先退出,從儳道歸營,然后稱疾不入,蹇碩的計畫因此失敗,而劉辯也得以繼承帝位,是為漢少帝。董卓入京後,少帝被董卓廢為弘農(nóng)王,後董卓又派郎中令李儒將其毒死,得年十八歲。 他弟弟劉協(xié)後來追謚他“弘農(nóng)懷王”。
漢弘農(nóng)王 - 人物簡介
何氏入宮后,很快得到靈帝的無比寵幸。熹平五年(176),何氏生下皇子劉辯。
此前,幾個嬪妃、貴人也為靈帝生過兒子,但都夭折。宗法制的“家天下”時代,可以想見,天子斷嗣將會給皇帝帶來怎樣沉重的痛苦和打擊!因而劉辯的降生無疑會使靈帝欣喜若狂,也自然會使何氏地位提升。
劉辯出生后不久,何氏被立為貴人。劉辯為靈帝和何皇后所生,漢獻帝劉協(xié)的哥哥。初靈帝嫌劉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欲立劉協(xié)為帝,但因何皇后受寵且何進位高權重而猶豫未決。189年靈帝病重,將劉協(xié)托給蹇碩,靈帝去世後,蹇碩想先殺何進再立劉協(xié)為帝,于是請何進入內(nèi),但是何進剛進入,蹇碩司馬潘隱是何進的舊識,便前來看何進。何進大驚,先退出,從儳道歸營,然后稱疾不入,蹇碩的計劃因此失敗,而劉辯也得以繼承帝位,是為漢少帝。
董卓入京後,少帝被董卓廢為弘農(nóng)王,置于閣上,使郎中令李儒進鴆。王曰:“是欲殺我耳!辈豢巷。強之,乃與妻唐姬及宮人飲宴別。酒行,王悲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藩。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因令姬起舞,姬抗袖而歌曰:“皇天崩兮后土頹,身為帝兮命夭摧。死生異路兮從此乖,奈何煢獨兮心中哀。”,歌竟,泣下嗚咽,坐者皆欷歔。王謂姬曰:“卿王者妃,勢不復為吏民妻,幸自愛!從此長辭!彼祜孁c死,時年十八。
他弟弟劉協(xié)後來追謚他“弘農(nóng)懷王”。
漢弘農(nóng)王 - 史料記載
漢少帝劉辨是何氏為漢靈帝生的一個皇子。靈帝有好幾個兒子接連夭折,他擔心小皇子再遭不幸,便把他寄養(yǎng)在一個姓史的道士家里。光和元年(178年),皇后宋氏被廢黜。兩年后何氏被立為皇后。次年,王美人生了一子,取名“協(xié)”。何皇后氣急敗壞,毒殺了王美人。靈帝龍顏大怒,要廢掉何皇后,眾宦者都替她說情,她的鳳冠才沒有被摘掉。靈帝的母親董太后抱去劉協(xié),慎加撫養(yǎng)。
劉辨長大后,舉止很是輕佻,靈帝不喜歡他。群臣請立儲君,靈帝欲立劉協(xié)。但劉辨之母是皇后,他是嫡長子,他的舅舅何進位居大將軍,握有重兵,靈帝又不便廢他。所以,遲遲未立太子。中平六年(189年)4月,靈帝病重,臨終,他把劉協(xié)托付給上軍校尉蹇碩。靈帝去世后,依慣例讓劉辨即位,時年17歲。同年改年號為“光熹”。
少帝君臨天下,尊母為皇太后,何進為大將軍,以袁隗為太傅,封劉協(xié)為渤海王,后改封為陳留王。何進知道天下人都疾惡宦官,又忿恨蹇碩曾經(jīng)算計過他,意欲鏟除他們。袁隗的侄兒袁紹,當時是中軍校尉,何進的副手,也嫉恨宦官專權,致書何進,議誅宦官,兩人不謀而合。葬完靈帝,何進把誅除宦官的計劃奏報太后。太后反對,說宦官統(tǒng)領禁省,乃漢家制度。何進無奈,退求其次,建議殺那些惡行昭著的。袁紹不贊成何進的妥協(xié),說此時不鏟除宦官勢力,后患無窮。他建議召州郡兵入京,脅迫太后,逼她答 應。于是,何進召并州牧董卓、泰山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統(tǒng)兵進逼京師,又派武猛都尉丁原火燒黃河渡口孟津(在今河南孟津東北),火光沖天,直照京師。何太后害怕,罷免了所有宦官,只留下幾個與何進關系不錯的宦官在宮中。
八月的一天,何進入宮,謀誅宦官,被宦官首領張讓騙進尚書省,宦官渠穆將他一劍刺死。何進的部下吳匡、張璋聽說何進被殺,揮兵入宮。宮門緊閉,吳匡和袁紹的堂弟、虎賁中郎將袁術一起攻打?qū)m門。袁術縱火燒南宮的九龍門和東、西宮,想逼出張讓等。張讓入報太后,說大將軍何進造反,火燒皇宮,然后脅迫太后、少帝和陳留王劉協(xié)從復道逃往北宮。袁紹聞訊,下令關閉北宮門,勒兵逮殺宦官,不論年長年少,凡是沒有胡須的,都要砍上幾刀。不是宦官、沒有胡須的人,也因此被誤殺了很多。被殺的宦官
達2000多人。
張讓等一群宦官見大勢已去,便劫持少帝和陳留王從洛陽城北門出逃,奔北邙(今河南洛陽市北)而去。這時,并州牧董卓應何進之召,率軍趕往京師。他遙見京師火起,揮兵急進,奔到城西,聽說少帝被劫持到了北邙,便率軍迎駕。少帝看見有人帶兵進來了,嚇得直哭。董卓拜見,少帝光哭不能答話,年僅9歲的陳留王把事變的經(jīng)過簡略地說了一下。董卓認為陳留王比少帝賢能,陳留王又是董太后撫養(yǎng)大的。董卓自以為與董太后同族,于是有了廢立之心。
董卓帶來的并州兵不過3000余人,他覺得這點兵力難以鎮(zhèn)服眾人,每隔四五天,就派他的軍隊乘夜溜出洛陽,第二天鼓噪而還。洛陽城中人不知底細,以為是新開進來的并州兵。董卓收編了何進的余部,兼并了掌管都城洛陽防務的執(zhí)金吾丁原的部眾,取得了軍事上的優(yōu)勢。于是,董卓唆使手下爪牙上疏,請求罷免司空劉弘,任命董卓為司空。接著,他大會群臣,集議廢立之事,脅迫太后廢少帝為弘農(nóng)王,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
第二年,袁紹等起兵討伐董卓,董卓派郎中令李儒進鴆毒了劉辨。
漢弘農(nóng)王 - 政治狀況
結(jié)束宦官專權
董卓之亂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死,何皇后之兄何進入朝輔政,并擁立皇子劉辯即位,史稱少帝。他密謀誅殺了宦官首領蹇碩,并企圖悉誅宦官,獨攬朝政。由此宦官與外戚兩大集團之間的矛盾又趨激烈。宦官張讓、段珪等先發(fā)制人,殺死何進。此時,漢少帝密令董卓將宮中宦官二千多人全部誅殺,結(jié)束了為時數(shù)十年的宦官專權的局面。
軍閥混戰(zhàn)
漢少帝在位期間,董卓專制朝政,放縱其所部胡、漢兵士四出搶掠,燒殺奸淫,無所不為,遂使階級矛盾和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驟然加劇。
東漢豪強地主勢力的發(fā)展為軍閥混戰(zhàn)提供了社會基礎。黃巾大起義,豪強地主紛紛組織武裝,修筑塢壁,鎮(zhèn)壓黃巾,乘機擴展勢力。他們是地方上的實力派,割據(jù)一方的州牧郡守如果得不到這些豪強的支持,就很難立足。像劉備依靠荊州地主集團入川,又得劉璋舊部東州地主集團和益州地主集團的支持才建立蜀漢。孫權得江北大族張昭、周瑜支持,特別是得到江東地主集團顧陸朱張四大姓及全氏賀氏等豪強的支持才站穩(wěn)江東。曹操是以穎川荀氏,沛國曹氏、夏侯氏地主集團為基干,廣泛羅致北方地主集團的支持發(fā)展起來的。如果中央政權穩(wěn)固,能有效控制豪強地主,地方經(jīng)濟愈發(fā)達,國家愈強大。西漢前期的經(jīng)濟繁榮,帶來了漢武帝的雄偉事業(yè)。反過來如果中央政權削弱,國家對豪強控制失御,地方經(jīng)濟愈發(fā)達,愈要和中央鬧獨立。東漢末年就是這一種情況。當黃巾起義沉重地打擊了東漢政權,使劉姓皇帝搖搖欲墜時,這些手握權要的豪強地主的代表人物都有著割據(jù)稱雄的野心,只是在等待時機罷了。
漢弘農(nóng)王 - 經(jīng)濟狀況
漢末黃巾起義之后,“閉門成市”的莊園經(jīng)濟再次成為經(jīng)濟的特點,此后600年,又重復走了一條從莊園經(jīng)濟到土地國有的老路,直到唐末“兩稅法”的實施,土地才重新在事實上歸于私有。金銀貨幣幾乎完全退出歷史舞臺,文獻記載沒有超過一千文以上的交易。商業(yè),經(jīng)濟和技術發(fā)展長期陷入停滯。造成這樣的局面除了戰(zhàn)亂紛爭外,就是大規(guī)模的瘟疫所帶來的影響。
漢弘農(nóng)王 - 廢除原因
1.董卓做為一個輔政的大官,他至少是有一點抱負的,他也想入主洛陽之后能夠有所做為。他認為,在他來之前國家的昏暗是由于有個暗弱的皇帝,要大治,就要有一個明君。而他自己今天的功績正像是霍光一樣,所以,他就效法伊尹、霍光另立新君。
2.他剛?cè)氤匚粵]有站穩(wěn),帶來的兵也不多,只有3000多人。他還不清楚誰支持他,誰反對他。這樣一做,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誰誰誰了。盧植就傻里傻氣的頂撞他,差點喪命,好在蔡邕力保才保住了性命。
3.董卓是在戊辰日的晚上到達洛陽的。他接到報告,少帝和陳留王已在北芒的民家,便親自去迎接他們。少帝看到一群不是漢人、樣子古怪的軍隊非常害怕,怕得哭了出來。但陳留王不怕,能清清楚楚回答董卓的問題,很讓董卓喜歡。
其實董卓真的很蠢,為國家選一個好皇帝本沒有錯,但他無此權利,也無此聲望;為了替自己篡位或攬權鋪路,就更自找麻煩了,因為一個糊涂的少帝總比一個聰明的陳留王好控制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