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 張載
(202)教育植根于愛。-- 魯迅
(203)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 陶行知
(204)為了在教學上取得預想的結果,單是指導學生的腦力活動是不夠的,還必須在他身上樹立起掌握知識的志向,即創(chuàng)造學習的誘因。-- 贊科夫
(205)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強。-- 楊振寧
(206)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和惡習的大機構中的一個活躍而積極的成員,是過去歷史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間的中介人,是那些爭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遺訓的保存者,……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huán)節(jié)。-- 烏申斯基
(207)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 魏書生
(208)教師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huán)節(jié)。它的事業(yè),從表面來看雖然平反,卻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yè)之一。-- 烏申斯基
(209)遵守紀律的風氣的培養(yǎng),只有領導者本身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才能收到成效。-- 馬卡連柯
(210)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shù)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
(211)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fā)展。-- 盧梭
(212)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它能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于創(chuàng)造工作。-- 陶行知
(213)人類教育最基本的途徑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響信念。-- 烏申斯基
(214)不應把紀律僅僅看成教育的手段。紀律是教育過程的結果,首先是學生集體表現(xiàn)在一切生活領域——生產(chǎn)、日常生活、學校、文化等領域中努力的結果。-- 馬卡連柯
(215)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 盧梭
(216)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 陶行知
(217)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以既在學校內也在學校外都完全拒絕學習而告終。-- 林格倫
(218)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爾巴特
(219)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 馬卡連柯
(220)使教育過程成為一種藝術的事業(yè)。-- 赫爾巴特
(221)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盧梭
(222)硬塞知識的辦法經(jīng)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 斯賓塞
(223)學習中經(jīng)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并改善學生作為學習的自我概念。-- 布魯姆
(224)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前途的希望。-- 馬卡連柯
(225)教師的職業(yè)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 夸美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