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黃岡十大小吃之紅安綠豆丸子介紹
創(chuàng)于清末。丸子香軟,呈褐紅色,約野雞蛋大小。制法:綠豆、飯豆2:8的比例,混合投人清水中浸泡一天左右,洗凈撈起,加適量的水磨成漿,用匙挑起球狀,逐個放進熾熱的油鍋中,炸成金黃色即成。丸子常作復合菜,也可單獨食用,如加些香料,吃起來味美可口,疏松香甜。
9 黃岡十大小吃之紅安花生介紹
紅安花生是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的特產(chǎn)。紅安縣是全國首批花生基地縣之一,紅安花生以果殼薄、果仁飽滿、品質(zhì)好、出油率高而聞名。紅安縣是湖北省花生生產(chǎn)大縣,其種植歷史悠久,栽培技術(shù)嫻熟,土壤氣候適宜。紅安縣早在清光緒年間即開始種植花生。1957年成為全國花生生產(chǎn)重點縣,1986年列為全國首批花生基地縣。2000年面積突破20萬畝大關(guān),達21.47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43.3%,占全省花生面積7.4%,總產(chǎn)5181萬公斤,接近全省十分之一。2010年,全縣花生播種面積過40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56.6%,是全省花生總面積的13.6%,總產(chǎn)過億公斤,花生原產(chǎn)品產(chǎn)值達3.7億元,占全縣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的12.5%。紅安的花生已行銷全國各地,紅安成為全國百強油料生產(chǎn)大縣,早年紅安的花生就有“紅安一號”到“紅花六號”在全國油料界享有名氣,現(xiàn)在紅安又興起地膜花生,提高了花生的單產(chǎn)和提早了花生的成熟期,從而使紅安花生風靡大江南北,清香濃醇的紅安花生油銷往全國各個地方。紅安花生醬更是漂揚過海銷往世界各地。
8 黃岡十大小吃之武穴豆泡介紹
武穴豆泡是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的特產(chǎn)。武穴豆泡外觀光滑,內(nèi)面被食用油炸成發(fā)泡筋絡狀,所以燉肉、燒肉佐以豆泡的菜肴在武穴城鄉(xiāng)有著悠久的歷史,群眾將此菜名呼為“豆泡燉肉”或“豆泡燒肉”。武穴豆泡是用豆腐干切成長條形狀或團方形狀,進行加工處理后,用食用油油炸而成。長條狀如手指精細的名曰雞腳爪豆泡,團方形狀的名曰團豆泡。豆泡也有叫豆腐果的,即長豆腐果或團豆腐果。武穴市場上多出售長條狀的雞腳爪豆泡。武穴豆泡外觀光滑,內(nèi)面被食用油炸成發(fā)泡筋絡狀,所以燉肉、燒肉佐以豆泡的菜肴在武穴城鄉(xiāng)有著悠久的歷史,群眾將此菜名呼為“豆泡燉肉”或“豆泡燒肉”。豆泡燉肉或燒肉經(jīng)肉湯燉煮,紅燒軟和后,豆泡外觀柔軟,內(nèi)面發(fā)泡豆筋網(wǎng)絡含有湯汁,如果用土火鍋燉煮,越煮味道酥嫩越加鮮美,與一般豆腐制作的菜肴風味大大不同。因此,武穴城鄉(xiāng)人民逢年過節(jié)或招待親友客人,豆泡燉肉或豆泡燒肉為必備的一道菜肴。近年來,武穴豆泡“養(yǎng)在深閨被人識”,梅川、余川和刊江、武穴辦事處的豆泡在市場聲譽雀起,被譽為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7 黃岡十大小吃之大金肥腸粉介紹
大金肥腸粉是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大金鎮(zhèn)的特色小吃。大金肥腸粉,在整個武穴都很出名,成為地方大金的名片之一,成為廣大武穴人民吃早餐和外出回家必吃的美食。
大金肥腸粉的制作方法:
1、準備粉(即條粉或稱粉條)。這個粉(主要指加工成粉條狀的干粉條)是由紅薯淀粉加工而成的,有寬的和細的之分,在四川宜賓的市場上隨處可買到。放到熱水中將其泡軟。
2、制湯。將豬骨熬湯。起油鍋,放入泡姜泡辣椒、豆瓣醬、花椒、干辣椒,炒香后放入肥腸爆炒;然后加湯,燒沸后慢燉1小時。
3、準備調(diào)料。紅油辣椒、蔥花、醬油、芽菜、芹菜粒、醋、香菜、大頭芽粒(四川的一種蔬菜)、油酥黃豆、味精等。
4、燒水至沸騰,放泡軟的粉。煮兩分鐘后撈到碗里,加肥腸湯(里面要有肥腸),然后再按口味加入調(diào)料即可。
6 黃岡十大小吃之龍坪油面介紹
龍坪油面是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龍坪鎮(zhèn)的特產(chǎn)。龍坪油面又稱武穴油面、廣濟油面、銀絲面、龍須面。形狀細如絲、白如玉,煮后不斷條、不糊水、不粘連,品嘗時味道鮮美、順滑爽口!褒埰河兔妗笔呛蔽溲ㄊ械膫鹘y(tǒng)特色產(chǎn)品,又稱武穴油面、廣濟油面、銀絲面、龍須面。該產(chǎn)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十分濃厚。相傳起始于明萬歷年間,清朝廣濟會員金德嘉參加朝廷會試時,將此面貢獻給康熙帝,康熙帝吃后叫絕;乾隆帝六下江南,途經(jīng)廣濟訪師金德嘉,品嘗此油面后大加贊賞,賜封為朝廷貢品。該產(chǎn)品制作方法和工藝配方系祖?zhèn)鞒欣m(xù),不傳外人。其加工方法異常獨特考究,歷經(jīng)九道工序純手工制作而成。形狀細如絲、白如玉,煮后不斷條、不糊水、不粘連,品嘗時味道鮮美、順滑爽口。因此長久以來,在長江中下游鄂贛皖一帶倍受廣大消費者的推崇和青睞,是逢年過節(jié)、饋贈親友的上好佳品。
5 黃岡十大小吃之羅田天堂臘肉介紹
羅田天堂臘肉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的特色美食。羅田人都愛吃臘肉,一年四季均以臘肉款待客人。做得好的臘肉很可口,堪稱羅田的風味食品。羅田天堂臘肉的做法是:冬季殺了年豬將鮮肉以鹽腌三、五天,再掛在“火垅”上,用柴禾(最好是松柏樹枝葉)煙熏火燎,一月左右,直至肉內(nèi)水份熏干,皮熏黃,便成臘肉,然后取下,掛在通風處,隨吃隨取。在熏肉時,一是肉要腌好,二是忌用冷煙,以防把肉熏臭?蛠韺⑴D肉取下,猛火燒皮,洗凈,切成大片,這時,瘦肉通紅,肥肉透亮,散發(fā)出臘肉的芳香。然后放在細玉米粉中,摻上雞蛋等佐料,用手細揉,直至肉塊全粘上玉米粉為止,再一塊塊放進木甑子的玉米面板上蒸熟。給客人打飯時,每碗飯上盛一片。沒吃過的客人,往往不敢吃,怕肥膩。其實,這樣做成的大片臘肉并不膩人,非?煽冢灰獓L到了它的滋味,吃了還想吃,不過一碗飯,有得一兩片肉也就夠下飯了。這種大片臘肉,長可搭過碗口,所以又叫它“過橋臘肉”。
4 黃岡十大小吃之大金板鴨介紹
大金板鴨是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大金鎮(zhèn)的特產(chǎn)。大金板鴨從選料、制作到煮食,都有一整套傳統(tǒng)方法,食法可燉可燒。大金板鴨是武穴著名特產(chǎn)。相傳南北朝時,侯景叛亂,圍臺城,梁朝審兵為守城顧不上吃飯,時值初秋,城中百姓便取白鴨洗凈,加鹽和佐料煮熟后,幾十只鴨捆一捆,送到城上時,送到城上時,鴨子已又干又扁。士兵開捆煮食,香氣撲鼻,都高興地說,這壓板了的鴨子真好吃,干脆就叫板鴨吧。
3 黃岡十大小吃之英山土豬臘肉介紹
英山土豬臘肉是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的特產(chǎn)。英山土豬臘肉香味濃烈,味道醇厚,肉質(zhì)新嫩緊密,食之酥香、回味無窮,是當?shù)鼐用窦壹冶貍涞膫鹘y(tǒng)特產(chǎn)之一。英山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英山人便把它制作成臘肉。材料均選自大山里農(nóng)家自養(yǎng)的生豬,喂養(yǎng)的豬都是吃野生豬草和五谷雜糧。經(jīng)煙熏后的臘肉不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香而不膩,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晶瑩剔透,香飄十里,勾人食欲,是英山人家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2 黃岡十大小吃之黃州炒湯圓介紹
黃州炒湯圓是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的特色小吃。黃州炒湯圓其色澤金黃,外焦內(nèi)軟,香甜可口,食而不膩。黃州炒湯圓是黃州地方風味名點。自清光緒元年(1875)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此湯圓為秋冬兩季時食品,操作復雜,技術(shù)性強。每年八月十五至翌年月十五,都是盛銷時節(jié)。炒湯圓主要原料有糯米粉、桂花、香麻油、芝麻屑、白棉糖。制作時用糯米粉做包皮子,其余做餡子,炒前用麻油將鍋擦亮,炒時先小火下湯圓,放少許油。隨后邊炒邊放油,邊加高溫。這樣越炒湯圓越大,越松越好看,圓的成方形。
1 黃岡十大小吃之黃州豆腐介紹
黃州豆腐是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的特產(chǎn)。黃州豆腐,肉嫩,質(zhì)膩,色白,沒有豆腥氣,而且極具韌性,用手指頂而不墜,放菜籃而不裂,打絲湯而不散的特點。黃州豆腐,那是歷史悠久,馳名荊楚!斑^江名士笑開口,樊口鳊魚武昌酒,黃州豆腐本味佳,盤中新雪巴河藕”。這首民謠在湖北流傳甚廣。黃州豆腐、巴河藕、樊口鳊魚、武昌酒一向被認為是鄂東四大名產(chǎn)。黃州豆腐出名,是因不用江水、湖水、塘水,系與應用“金甲古井”水源緊密相關(guān)。傳說宋時,黃州一次發(fā)生干旱,井水干涸,當?shù)厝罕娡诰虼司畷r,掏出一套金甲。經(jīng)過考證,此甲乃南北朝將軍謝晦(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兵敗南逃路經(jīng)黃州時,為了射擊辟追襲,便將隨身盔甲投入井內(nèi),棄甲而逃。這具金甲形似龜殼,而龜殼又名八卦,故后世又稱其為八卦井。由于金屬長期在水中浸泡和沉淀的原因,使井水清澈凜冽,水質(zhì)純凈,沁人肺腑,甘潤醇厚。又因這里原來遠離鬧市,四周少人居住,其水全依山浸,水質(zhì)清轍,故用這種井水做出的豆腐,肉嫩,質(zhì)膩,色白,沒有豆腥氣,而且極具韌性,用手指頂而不墜,放菜籃而不裂,打絲湯而不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