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 - 個人簡介
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PeterMaxwellDavies),生于1934年。馬克斯韋爾?戴維斯在曼徹斯特出生、上大學,并在皇家曼徹斯特音樂學院求學至1957年。同學包括伯特威斯爾和戈爾(Goehr),日后合稱“曼徹斯特學派”。
三人均對勛伯格和歐洲大陸前衛(wèi)作品,以及中世紀和印度音樂抱有當時罕見的興趣。戴維斯于1956年赴德國達姆施塔特暑期班聽課,1957至1959年到羅馬求學,同時改編古代音樂。所作管弦樂“牧歌”《極樂世界》(WorldesBlis)(1966-9年),以十三世紀一首英國歌曲為素材。
1960年赴美,師從羅杰?塞欣斯(RogerSessions)。之后游歷歐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并發(fā)表演講。1967年,他與伯特威斯爾共同建立彼埃羅演奏組。1970年伯特威斯爾離開后該團重建,更名“倫敦之火”。樂團建制依據勛伯格所作《月迷彼埃羅》的配器。勛伯格這部作品所暗含的戲劇性,使戴維斯獲得靈感,為樂團寫下多部音樂-劇場作品,其中《維塞利的肖像》(VesaliiIcones)和《瘋王之歌八首》(1969年)尤為著名。
除了瘋狂,戴維斯所感興趣的主題還有宗教的誠實和懷疑,并在六十年代的主要作品-歌劇《塔弗納》(Taverner)(1962-70年)中加以探索。這部歌劇講的是這位十六世紀英國作曲家當年的信仰危機,據傳他拋棄彌撒的創(chuàng)作,轉而跟從亨利八世迫害天主教徒。1970年,馬克斯韋爾?戴維斯移居蘇格蘭奧克尼群島(Orkneys)的霍艾(Hoy)島一隅,此后大部分作品均在那里寫成。他對孤島生活的濃厚興趣,在與奧克尼詩人喬治?麥基(GeorgeMackay)的數(shù)度合作中有所反映。如為次女高音、男中音和管弦樂隊而作的《黑色五旬節(jié)》(BlackPentecost)(1979年),抗議工業(yè)化對奧克尼的侵蝕。而歌劇《圣馬格納斯的殉道》(TheMartyrdomofStMagnus),則根據布朗(Browne)為海島1977年首屆圣馬格納斯節(jié)所寫的小說改編。
1959至1962年間,戴維斯曾擔任一所學校的音樂主管。自此以后,他一直致力于重塑兒童音樂。如為奧克尼群島青年人而作的地方化歌劇《灰姑娘》(Cinderella)(1979-80年),為人聲、豎笛、打擊樂和鋼琴而作的《霍艾之歌》(SongsofHoy)。
七十年代中期,戴維斯重新開始創(chuàng)作大型管弦樂作品。其時他已馴服了早期狂野的表現(xiàn)主義風格,代之以奧克尼群島的山光水色和偶爾出現(xiàn)的蘇格蘭舞蹈音樂。迄今他已寫出六部交響曲。1985年,他擔任蘇格蘭室內樂團駐團作曲家兼指揮,由此帶來為樂團主要演奏家創(chuàng)作十部“斯特拉斯克萊德區(qū)(Strathclyde)協(xié)奏曲”的委約。其中最后三部于1993年完成,是年馬克斯韋爾?戴維斯受封為勛爵。
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 - 代表作品
《第四交響曲》
《小號協(xié)奏曲》
《光之極》(SolsticeofLight)
《瘋王之歌八首》(EightSongsforaMadKing)
《海星頌》(Avemarisstella)
代表作品有大型歌劇《塔沃納》(Taverner)、朗誦與合唱《武士彌撒》(MissaSuperL’hommeArme)、男聲與樂隊作品《瘋狂國王的八首歌》(EightSongsforaMadKing)等。管弦樂作品《伴著日出的奧克尼婚禮》(AnOrkneyweddingwithsunrise)2006年曾在北京演出,是作曲家1985年應波士頓通俗交響樂團(BostonPopsOrchestra)百年紀念之約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博士李如春曾撰寫論文《的音樂分析》發(fā)表在《音樂與表演》。
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 - 相關書籍
《戴維斯及其音樂研究》
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 - 相關演出
BBC英國廣播交響樂團
演出曲目: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奧克尼郡的早晨婚禮;
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魯什卡;
亨利·伍德:大不列顛海之歌幻想曲;
埃德華·愛爾加:(D大調第一首)威儀堂堂進行曲,Op.39
英國作曲家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的《奧克尼郡的早晨婚禮》BBC的開場氣勢磅礴,每個演奏員的SOLO都很到位。作曲家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的這首作品寫的寫也非常精彩。
作曲家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曾與伯特斯維爾、戈爾和奧格登創(chuàng)建“曼徹斯特小組”,同時四人還被并稱為“曼徹斯特樂派”。1981年,馬克斯韋爾獲不列顛帝國三級勛位,1987年又授封爵士。近年來,他還接替馬爾科姆"威廉森出任英國白金漢宮樂長。馬克斯韋爾是英國先鋒派中的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的音樂追求錯綜復雜的音樂表達,以強烈的戲劇沖突發(fā)展了舞臺音樂,善于把中世紀音樂于他自己的音樂語匯加以對照,并大量運用本世紀20年代的狐步節(jié)奏表達鄉(xiāng)愁。馬克斯韋爾被譽為是繼本杰明"布里頓之后英國音樂的標志性人物,出版的作品數(shù)量超過三百部,包括交響曲、協(xié)奏曲、歌劇和室內樂等。管弦樂《奧克尼郡的早晨婚禮》創(chuàng)作于1985年,其中充滿了很強的革新精神,是馬克斯韋爾的代表作品之一,曾有人將其形容為“狂暴的管弦樂”。此曲系在中國首演。樂曲的高潮部分是風笛從觀眾席中吹奏而出。
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 - 相關條目
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
阿諾爾德·勛伯格
?送小ぐ剡|茲
安東·魯賓斯坦
本杰明·布里頓
彼得·柴科夫斯基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
古斯塔夫·馬勒
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 -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19be1010005dh.html
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6/08/29/178@3391755.htm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8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