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安娜斯塔西 - 基本資料
她在15歲時就進入巴納德學院,后來獲文學士學位,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當時只有 21 歲。她曾希望學習數(shù)學,但皮爾斯伯里的《心理學綱要》這門課程激發(fā)了她對該領域的興趣。之后,H.L. 霍林活恩的一門課程和 C.斯皮爾曼的一篇論文決定了她的專業(yè)方向,斯皮爾曼使她確信心理學和數(shù)學可以結合。她曾先后師從 H.E.加勒特、A.T.波芬伯格、C.J.沃登、R.S.伍德沃思,以及訪問教授 R.M.埃里奧特和 C.L.赫爾。她還通過她的丈夫,在印第安納大學主攻心理學的 J.P.福利,接觸到 R.坎特的思想。所有的這些影響,使得她最終樹立了心理學是一門客觀科學的堅定信念。
安妮·安娜斯塔西 - 主要學術思想
堅信早期經(jīng)驗對智慧成與發(fā)展的影響。極力主張應有一項計劃,以集中力量改善兒童(特別是處境不利兒童)的早期生活的環(huán)境條件。堅信智力測驗。認為不應由于某些兒童的智商較低而拋棄智力測驗,造成社會歧視的原因不在于測量工具而在于人。
提出對遺傳和環(huán)境之爭的看法。認為與其辯論哪個因素對兒童發(fā)展的作用更大,不如探討它們如何在差異中發(fā)生相互作用的機制。
安娜斯塔西曾執(zhí)教于巴納德學院、紐約市立大學昆斯學院、福德姆大學。她的研究中心主要集中在因素分析及其特征、測驗編制問題以及測驗分數(shù)的解釋上。這些測驗分數(shù)對個體差異和團體差異方面的文化因素作用具有特殊的參考價值。
安妮·安娜斯塔西 - 主要著作
《差異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領域》
《心理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