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睿宗拖雷(1193年—1232年),成吉思汗正妻孛兒臺之第四子,尊號“也可那顏”(大官人)。拖雷正妻唆魯禾帖尼,生蒙哥、元世祖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子。1231年11月,蒙古軍假道南宋境,沿漢水而下,1232年初與金軍在鈞州(今河南禹縣)遭遇,三峰山役畢,拖雷與自白坡渡河南下的窩闊臺軍會合。同年北返,病死途中,年四十余歲。子蒙哥(元憲宗)、忽必烈(元世祖)相繼即位。后追謚景襄皇帝,廟號睿宗。
元睿宗 - 個人簡介
拖雷(1193年—1232年),成吉思汗正妻孛兒臺之第四子,尊號“也可那顏”(大官人)。早年隨成吉思汗征戰(zhàn),參與攻金和西征。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他領(lǐng)一軍進(jìn)入呼羅珊境,占領(lǐng)馬魯、你沙不兒、也里等地。二十二年,成吉思汗去世,繼承其父在斡難河和怯綠連河的遺產(chǎn)及軍隊,并監(jiān)理國政。一年后,召開忽里臺(大聚會),推兄窩闊臺(元太宗)即大汗位。元太宗三年(1231年),蒙古軍大舉攻金,他率西路軍由鳳翔南下,經(jīng)南宋境,繞道迂回,渡漢水北上進(jìn)入金境。次年,他率軍與金軍在鈞州(今河南禹縣)三峰山?jīng)Q戰(zhàn),全殲金軍精銳。北還途中病逝,年四十余歲。子蒙哥(元憲宗)、忽必烈(元世祖)相繼即位。后追謚景襄皇帝,廟號睿宗。
元睿宗 - 歷史發(fā)展
公元1213年,拖雷攻占金國德興府(今河北省涿鹿縣),后來又隨父攻克宋的雄、霸、莫、河間等河北州郡和山東各州郡。
公元1219年西征時,拖雷與其父成吉思汗統(tǒng)率主力越過沙漠,直趨不花剌。父子倆率蒙古軍從那黑沙石出發(fā),過鐵門關(guān)(今烏茲別克沙赫爾夏勃茲南90公里拜松山中的布茲加勒山口)南下。成吉思汗從諸軍中選拔強悍者組成了一支精銳部隊,命拖雷率領(lǐng),先渡阿母河去取呼羅珊諸城。后來,成吉思汗進(jìn)圍塔里寒寨(今阿富汗木爾加布河上游之北)。塔里寒軍民憑險據(jù)守,蒙古軍圍攻7個月,直到拖雷奉召回軍與其父會合時才將此山城攻克下來。該城的守軍和人民皆被屠殺殆盡。不久,拖雷受其父之命進(jìn)入呼羅珊地區(qū),對敢于反抗蒙古的城市進(jìn)行殘暴的報復(fù)。
有一次,因一支蒙古小部隊在馬魯城下被殲滅。拖雷于公元1221年3月就率7萬精兵圍攻馬魯,馬魯長官出城投降,拖雷假許不殺,但在蒙古軍人城后只選取工匠400人后將全部居民和降卒進(jìn)行屠殺,死者達(dá)70萬人,馬魯城被夷為平地。
公元1221年5月,拖雷再攻你沙不兒,城中遣教長、紳士出城請降,拖雷不許,下令架大炮、拋石機猛攻,入城后縱兵肆殺。此外,途思、奈撒(今土庫曼阿什哈巴德東)、志費因諸城都遭到疾風(fēng)烈火般的掃蕩。因時至盛暑,拖雷軍被成吉思汗召回塔里寒。拖雷軍于回途時攻打也里(今阿富汗赫拉特),也里城軍民抵抗,8天后守軍長官陣亡,拖雷允許城內(nèi)居民投降,免于屠城,但札蘭丁的1.2萬將土全部被殺。
在公元1219年,拖雷參加西征后,按照蒙古幼子繼承父業(yè)的慣例,受封于蒙古本土。但是,在西征出發(fā)前,成吉思汗的忽蘭夫人從行,她對成吉思汗說:“諸皇子中,嫡子有4人,主上萬歲后應(yīng)由何人承統(tǒng)?”成吉思汗聽后認(rèn)為話中有理,當(dāng)下召見諾弟和諸子,議定將來由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后來,成吉思汗在臨死前,再次把諸子召到身邊,要他們服從窩闊臺的領(lǐng)導(dǎo),兄弟間要精誠團(tuán)結(jié)。不久,成吉思汗病死,按照封建帝制王駕崩,應(yīng)立即由他指定繼承人登基即位,可是蒙古的庫里勒臺制(部落議事會制度)仍然在起作用,窩闊臺不能因其父的遺命繼位,必須等待庫里勒臺的最后決定。后來,王位空缺兩年,便由拖雷監(jiān)攝國政。
公元1229年秋,為了推選新大汗,蒙古的宗王和重要大臣們舉行大會。宮廷內(nèi)就有人恪守舊制,主張立幼子拖雷,反對成吉思汗的遺命,大會爭議了40天。此時術(shù)赤已死,察合臺全力支持窩闊臺,拖雷勢力孤單,只得擁立其兄窩闊臺即位。
公元1230年,拖雷和窩闊臺分兵攻金。他們遵照其父成吉思汗的遺囑,用武力假道宋境。公元1231年冬天,拖雷在均州三峰山(今河南禹縣境內(nèi))打敗金軍的主力部隊,乘勝攻占了河南諸郡等地。
拖雷是一位軍事家,他掌有蒙古軍隊的80%,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在攻金戰(zhàn)役中,他更表現(xiàn)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在蒙古宮廷斗爭中,這不能不引起其兄窩闊臺的忌恨。公元1232年夏,由于天氣酷熱,拖雷只得率軍回師,后在途中得病而死。另一說,他是被窩闊臺害死的。當(dāng)時拖雷從金國班師北還途中,窩闊臺裝神弄鬼,拖雷侍奉他,珊蜜巫師念著咒文,將窩闊臺的疾病滌除在水杯中。拖雷對兄長愛戴,便拿起杯子祈禱,喝下了杯中除病的水,于是窩闊臺病愈,拖雷告辭啟行。但拖雷飲的水中卻被窩闊臺投放了毒藥,幾天后便死了,拖雷終年40歲,葬處不詳。拖雷死后追謚為睿宗。
元睿宗 - 家族關(guān)系
忽必烈是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總第四子)。, 原來拖雷有十一子,長子即蒙哥,四子忽必烈,六子旭烈兀,七子阿里不哥。蒙哥即汗位后,遣忽必烈開拓南部漢地,令旭烈兀遠(yuǎn)征西域,以阿里不哥留守和林看管蒙古本土,自己則親率大軍伐宋。不料蒙哥汗于1259年在合州城下陣亡,忽必烈為爭奪汗位匆匆北返。按規(guī)矩,大汗之確定須由“忽里臺”推舉,由于阿里不哥在和林頗受諸王公之擁護(hù),忽必烈返至開平(今內(nèi)蒙古多倫西北之石別蘇木),乃自行即位為大汗,建年號為中統(tǒng),并詔告中外。同時阿里不哥則在和林召集“忽里臺”,亦稱大汗,于是兄弟拔刀相向,內(nèi)戰(zhàn)長達(dá)四年之久。中統(tǒng)五年(1264年),阿里不哥敗降,忽必烈汗改是年為至元元年,改燕京為中都,以開平為上都,“忽里臺”制從此被廢。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汗定都中都。至元八年(1271年),正式建國號為“元”,傳系取《易經(jīng)》“乾元”之義。次年,以中都為大都,蒙語稱為(汗八里)(意即汗城)。這樣,忽必烈終于在中國北方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王朝──元朝。1276年蒙軍攻陷臨安,1279年攻下山,滅亡南宋,全中國遂統(tǒng)一在元朝之下。
忽必烈能繼承汗位主要原因是在1251年,忽必烈以皇弟之親,受任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jīng)略司于汴梁,整頓河南軍政,并屯田唐、鄧,收到積極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陜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這里任諸儒臣興立屯田,興復(fù)吏治,恢復(fù)農(nóng)業(yè),建立學(xué)校,進(jìn)一步取得北方漢族地主階級對他的擁護(hù),展現(xiàn)了一個政治家的能力和威望,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會基礎(chǔ)。而且蒙古帝國因爭奪汗位造成的混亂是由于缺少對汗位的有序繼承而造成的,所以具有最偉大軍事能力的領(lǐng)導(dǎo)者經(jīng)常能取得勝利。忽必烈依托中原的強大人力與物力,以及自身卓越的軍事才能一舉擊敗阿里不哥,取得汗位。為了得到支持,忽必烈還依靠漢地的資源和漢人臣民,他發(fā)布了一份由他的儒士幕僚王鶚起草的詔書,承認(rèn)對于統(tǒng)治中國光靠蒙古軍事技能是不夠的,為了統(tǒng)一中國需要一位仁義的和按照先人傳統(tǒng)進(jìn)行統(tǒng)治的賢人,并且暗示他正是這樣的人。他還提出減少百姓的賦稅和徭役負(fù)擔(dān)。而且忽必烈自己可以利用中國北方的資源,并且利用占據(jù)中原的優(yōu)勢封鎖向阿里不可提供的物資供應(yīng)。以上種種原因最終使忽必烈取得了汗位爭奪戰(zhàn)的勝利。
元睿宗 - 猝死之謎
拖雷作為成吉思汗幼子、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在成吉思汗及窩闊臺時期曾經(jīng)發(fā)揮過重大作用,當(dāng)時人認(rèn)為“拖雷之功,著在社稷”。但這樣一位戰(zhàn)功卓著,在蒙古汗國舉足輕重的人物在41歲時突然“英年早逝”,其死因究竟何在呢?《元史·睿宗傳》記載說:1332年“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禱于天地,請以身代之,又取巫覡祓除滌疾之水飲焉。居數(shù)日,太宗疾愈,拖雷從之北還,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壽四十有(一)”!对贰ぬ诩o(jì)》記載:“九月,拖雷薨!彼f明拖雷之死距離他飲“圣水”的時間相隔已經(jīng)3個月,導(dǎo)致拖雷死亡的“疾病”是否與那杯“圣水”有關(guān),也不得而知!妒芳返挠涊d與《元史》大同小異,只是比《元史》詳細(xì)得多,并比較清楚地說明了拖雷之死與那杯“洗病的水”有直接關(guān)系,因為正是在拖雷喝了那杯水才“過了幾天,他就得病去世了”。而當(dāng)拖雷的遺孀多次講到拖雷是“為了合罕而去世”時,并沒有遭到任何人反駁,包括窩闊臺大汗也感到欠了拖雷夫婦的情。從《蒙古秘史》第272節(jié)記載來看,讓拖雷喝下“詛咒的水”是巫師們有意安排的,又是窩闊臺大汗直接批準(zhǔn)的,在這種情況下拖雷不得不喝;而喝過這杯“詛咒的水”后只過了片刻,拖雷便留下了遺囑,去世了,說明這杯“詛咒的水”是一碗置人于死地的毒水。
但以上論述仍然屬于推論,拖雷的死因究竟何在呢?國內(nèi)外史學(xué)界出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說拖雷忠君愛兄,是真心實意地代兄領(lǐng)罪而亡,在《元史》、《史集》和《蒙古秘史》的作者眼里,拖雷生前死后都是一個值得效法的英雄,并沒有對其死因提出疑問;另一說法認(rèn)為,窩闊臺和拖雷都是愚昧的,他們實際上是被那幾個薩滿巫師愚弄和陷害了,那杯治療疾病的巫水正是一杯毒酒,但當(dāng)時窩闊臺、拖雷都被蒙在鼓里;第三種說法是窩闊臺是知情者和主使者,他“害怕拖雷的威望和勢力繼續(xù)增高,構(gòu)成對自己的威脅而設(shè)此騙局將拖雷害死”。
元睿宗 - 相關(guān)詞條
元太祖 | 元世祖 | 元憲宗 | 元英宗 |
元泰定帝 | 遼太宗 | 遼世宗 | 遼興宗 |
后周太祖 | 漢高祖 | 唐太宗 | 宋太祖 |
后晉高祖 | 后漢高祖 | 金熙宗 | 金太宗 |
元睿宗 - 參考資料
[1] 百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6687.htm[2] 內(nèi)蒙古社科院歷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發(fā)行版
[3] 雅虎中國 http://one.cn.yahoo.com/s?p=%E5%85%83%E7%9D%BF%E5%AE%97&v=image&pid=hp&source=ysearch_img_result_topsearch&x=
[4] 中國歷史 http://bbs.tiexue.net/post_946665_1.html
- 完顏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金代第四位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庶長孫,太師完顏宗干次子,母大氏,史稱海陵...
- 沃丁亦稱羌丁,姓子名絢,是中國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太甲之子,太丁之孫。沃丁繼父太甲即位,傳說在位29年(公元前1570-公元前1541)。在位期間,輔...
- 雍己,姓子名伷,是中國商朝的國王,前任國王小甲之弟,定都于亳。商王小甲死后即位,在位12年,荒廢政事,商朝開始衰落。雍己在位時商朝逐漸衰落,諸...
- 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又稱周太王,豳(今陜西旬邑)人。上古周部落的領(lǐng)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據(jù)推算,古公亶父是軒轅...
- 昭文君,姓姬,原名不詳,是戰(zhàn)國時期東周國的君主之一,為東周第二任君主,承襲東周惠公擔(dān)任東周君主!稘h書》列屬中下人。據(jù)《呂氏春秋·更...
- 周頃王(?-前613年),漢族,姬姓,名壬臣,周襄王之子,東周第七代國王。前618年繼位,當(dāng)時王畿已縮小,王室財政一貧如洗,無法安葬襄王,頃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