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百葉龍簡介

    2022-01-30    湖州   

    百葉龍是一種浙江長興的漢族傳統(tǒng)民俗活動。顧名思義,由“百葉”構成。而此葉卻非一般的樹葉、茶葉,乃是一瓣瓣荷花的粉紅花瓣組成。2006年2月,百葉龍申報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6月10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百葉龍被批準列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百葉龍

    簡要介紹

      “百葉龍”,顧名思義,由“百葉”構成。而此葉卻非一般的樹葉、茶葉,乃是一瓣瓣荷花的粉紅花瓣組成。那一瓣瓣粉紅嬌艷的荷瓣,組成一朵朵碩大的荷花,一朵朵碩大的荷花,串成一條條沖天而起的巨龍,那沖天而起的巨龍,在青翠滴綠的荷葉組成的絢麗云彩的簇擁下,府仰翻滾,時而奮勇沖霄,體現(xiàn)無畏的力量,時而婀娜纏綿,表示有情有義的襟懷,給人以美不勝收的藝術享受。

    特色介紹

      舞龍是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活動,而浙江省長興縣的“百葉龍”無疑是舞龍表演中最有特色的之一。

      百葉龍由17人兩手分持特制的道具表演。開始時,演員手持荷花、荷葉形的道具分開站立,邊唱邊舞,表現(xiàn)蝴蝶飛舞于花叢之中。片刻后,演員分別將特制的道具翻轉成龍頭與龍尾,其它人以荷花的道具相配合形成龍身,隨即一條花龍騰空而起,舞蹈優(yōu)美、別致。

    入選遺產

      2006年2月,百葉龍申報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6月10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百葉龍被批準列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美麗傳說

      “百葉龍”舞蹈源于長興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長興的天平村里有只三四畝田大小的荷花塘,每年到了夏天,塘里碧綠的荷葉蓋滿水面,粉紅色的荷花開滿池塘,蜻蜓、蝴蝶在塘面上飛來飛去,非常美麗。當時,池塘邊的村里住了兩戶人家。一家有個兒子叫百葉,一家有個女兒叫荷花。百葉和荷花兩小無猜,非常要好,長大后到了結婚的年齡,由父母請媒婆出面,兩人結為夫妻。夫婦倆男耕女織,相親相愛。

      不久后,荷花生下一個兒子,腋下有龍鱗,人們都說是龍種。這可氣壞了族長,他搶走荷花,殺死百葉,還舉刀砍向孩子,孩子化作小龍騰空而起。從此以后,每逢干旱,小龍就來耕云播雨,天平村年年五谷豐登。村民為感激小龍,就從池塘中采來荷花,精心制作了一條龍,取其父名,稱為百葉龍。每逢新春佳節(jié),村民便舞龍賽燈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但是,在災難深重的舊社會里,這條小龍又怎能改變農民的命運呢?美麗的傳說只是寄托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期望而已。后來,民間舞蹈“百葉龍”在舊中國失傳了幾十年。

    獲得新生

      1957年,為寄托對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憧憬和祝愿,天平村農民在浙江省群眾藝術館的協(xié)助下,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對“百葉龍”進行了加工改編,并獲得成功。從鄉(xiāng)里舞到縣里,從縣里舞到地區(qū),并參加了浙江省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榮獲一等獎后又被推選參加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

      在北京天壇劇場演出時,“百葉龍”為壓軸戲,“靜則荷塘月色,流光溢彩;動則蛟龍騰空,氣勢磅礴”。精彩的表演迎來了陣陣掌聲,落幕時,中宣部、文化部領導上臺與龍舞演員一一握手,當時,陸定一部長握著龍頭王長根的手問:“你的龍頭是怎樣由荷花變成的?好快啊。我一時沒看清,百葉龍舞得好!我國農民不簡單!百葉龍可由文化部安排出國演出。”“百葉龍”舞進北京共演了7場,慰問了工人、解放軍。

      匯演結束時,“百葉龍”榮獲特別獎,同時被邀到中南海懷仁堂匯報演出,受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

    重展雄姿

      198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沉寂了十多年的“百葉龍”,經長興民間藝術家池文海等人加工改編,于5月30日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部分省、市、自治區(qū)農民業(yè)余文藝調演,開幕式在北京工人俱樂部舉行!鞍偃~龍”在13個代表隊的眾多節(jié)目中被推為開場戲。開幕那天,但見舞臺上色彩斑斕的蝴蝶在荷塘邊輕歌曼舞,不一會兒,一朵特大的荷花飄進池中,九段荷花魚貫而進,一對彩蝶緊緊尾隨,在陣陣雷聲中,舞龍藝人將荷花底部的鐵絲鉤巧妙相連。霎時,兩只彩蝶一下子化成了剛勁有力的龍尾,迅速與龍軀鑲嵌得天衣無縫……精彩的表演博得了觀眾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北京城轟動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農民報》,新華社以及電視、廣播等50家新聞媒體和中外記者先后前來采訪,新華社、中新社分別用英、法、俄、阿拉伯等文字向外發(fā)稿,宣傳農民業(yè)余文藝調演的盛況并對“百葉龍”的演出作了專題報道。在北京期間,“百葉龍”又一次進中南海為中央領導進行匯報演出,并再次榮獲優(yōu)秀演出獎。調演結束后,舞龍隊員被留在攝影棚內,前后26天,圓滿完成了農民電影制片廠的藝術紀錄片《泥土的芳香》的拍攝工作,“百葉龍”被搬上了銀幕。

    再度創(chuàng)新

      藝術的魅力在于不斷的創(chuàng)新。2000年根據“百葉龍”已跟不上時代要求的現(xiàn)狀,長興文體局邀請省舞蹈專家來長共同研究后,決定對“百葉龍”進行重新加工改編,重振“百葉龍”雄風,展示“百葉龍”風采。改編后的“百葉龍”有三大突破,演員人數(shù)擴大了3倍,變舞臺舞為廣場舞;原先的一龍獨舞為雙龍齊騰。同時還重新制作了伴奏音樂,無論是服裝還是道具,均以全新的陣容出現(xiàn)。

      2000年12月4日晚,“百葉龍”代表浙江省,與來自全國13個省市的代表隊一起,參加了在臺州市舉行的世紀之交我國社會文化舞蹈藝術活動的盛會。以全新陣容出場的“百葉龍”融傳統(tǒng)民間藝術和現(xiàn)代舞蹈技藝于一體,以清新秀美的江南水鄉(xiāng)意境成為此次盛會一道亮麗的風景。群星璀璨的臺州市政廣場舞臺,滿塘荷葉飄逸流淌,朵朵荷花盛開,翩翩彩蝶紛飛其間,驟然間,由姹紫嫣紅的荷葉幻化的兩條蛟龍橫空出世,翻騰飛舞于碧荷之中。頓時,全場掌聲雷動,驚嘆不已。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以其神奇的藝術魅力一舉奪得政府最高獎——全國第十屆“群星獎”舞蹈大賽金獎。

      獲得金獎后的“百葉龍”演出邀請不斷,長興文體局在積極組織“百葉龍”赴全國各地演出的同時,還將 “百葉龍”改編成舞臺舞、行街舞等不同形式的表演方式。2002年“百葉龍”應邀參加了第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的演出,與來自法國、德國、智利等世界各地的精彩節(jié)目同臺獻藝;為慶祝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應文化部的邀請,“百葉龍”還參加了全國“群星獎”優(yōu)秀節(jié)目進京表演,并為晚會壓軸,受到北京人民的熱烈歡迎,“百葉龍”已成為長興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工藝精湛

      制作百葉龍并不容易,長興有一位出身梨園世家的石玉樓師傅,他家是造“龍”專業(yè)戶,1980年進京演出轟動北京城的百葉龍制作精美,人見人愛,博得中央領導和專家、藝人們一致贊揚。這條龍,就是石師傅用11個晝夜趕制了最難做的龍頭。石師傅自小愛龍,凡游名勝古跡,必對龍的造型細細琢磨,他說古時制龍都為四爪,清代開始才改為五爪金龍。為了能使百葉龍獲得成功,他不知化了多少心血,光龍頭就動了不少腦筋,一共有130多道工序,80多種材料,由一朵特大荷花精心構成,至于龍的眼睛難度更大,古人有畫龍點睛之說,石師傅不僅能使龍眼有神,且開閉自如,眼珠又能轉動,舞龍時,靜則睡態(tài)可掬,動則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龍鱗由900多片粉紅色花瓣綴結,龍軀由81朵斗大荷花分9段層層聯(lián)結延伸,每段9朵荷花,每朵用63片布或透明的雙條彩縐制成的花瓣疊成,龍軀長16米。百葉龍龍尾制作工藝很高,當兩只蝴蝶在荷塘邊漫舞時,龍尾是蝴蝶,當一朵大荷花和彩蝶緊跟時,隨著雷聲大作,荷花變成巨龍,蝴蝶又轉眼變成了剛勁有力的龍尾,與龍軀銜接。整條百葉龍的各個部位都具雙重性質,既是龍軀龍頭又是荷花。別具一格、設計巧妙的道具,使“百葉龍”更具江南神韻和獨特意境,堪稱“江南一絕”。

    其他相關

      2006年2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委員會公布了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名單,501個項目中,浙江省長興縣的百葉龍赫然在列。

      長興縣有關人員表示:“長興已建立了12個百葉龍基地,有15條百葉龍的隊伍可隨時拉出來表演。在長興,發(fā)展百葉龍已開始從娃娃抓起!

      的確,百葉龍在長興已經是一個響亮的品牌,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百葉龍的傳承、保護和推廣中。

      然而,誰能想到,這一響亮的文化品牌,這一珍貴的民間藝術瑰寶,在幾年前還處在瀕臨滅絕的境地。

      全省匯演倒數(shù)第一,民族瑰寶幾近絕唱

      2000年5月1日,長興人永難忘懷的日子。

      浙江省第二屆民間文藝展演舉行,全省13個參賽節(jié)目在杭州吳山廣場擺開了擂臺。

      比賽結束,評委會公布評選結果:長興百葉龍為倒數(shù)第一名。

      “太可惜了!怎么也沒想到會拿最后一名!”省文化廳的領導惋惜道。

      長興縣文體局局長陳亦祥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其實,在彩排時陳亦祥便已發(fā)現(xiàn),參賽各隊排成方陣,別的隊都很壯觀,氣勢不凡,而百葉龍隊伍卻顯得零亂、土氣,漫不經心,精神不振。

      失敗的端倪早已顯露。只是沒想到會敗得如此之慘!

      百葉龍這一民間藝術瑰寶已近絕唱。

      回到長興,縣文體局馬上召開黨委會。

      百葉龍何去何從?要么自生自滅,任其湮滅;要么重振雄風,迎難而上,闖出生路。

      就在此時,一份由省文化廳下發(fā)的文件被送達陳亦祥的手中:全國群星獎將于當年12月舉行,浙江省將推選3個節(jié)目參賽。在文件送達的同時,省文化廳的電話也追來了:長興百葉龍是否參賽?如果參賽,可以作為備選節(jié)目。

      倒數(shù)第一名緣何還能被邀請參賽?可見百葉龍在浙江的地位。

      長興縣文體局邀請當?shù)丶笆±锏拿耖g藝術家開會,商量對策。專家們的意見非常一致:百葉龍是民間藝術瑰寶,絕不能任其湮滅,百葉龍應該參加全國比賽!

      參賽!百葉龍要東山再起,到全國賽場上再決輸贏,雪倒數(shù)第一之恥!

      全省倒數(shù)第一,要拿全國大獎,妄想!有人諷刺。

      專家們也認為,百葉龍要想在全國得獎非常困難。

      但局黨委還是堅持這一決定。

      這一決定也把文體局一班人逼到絕境。他們深知,百葉龍近200年的傳承如果在他們手里夭折,這將意味著他們將成為長興歷史上的罪人!他們將無法向歷史、向長興人民交代!

      孤注一擲!文體局決定把兩年的文藝經費30萬元全部投入到百葉龍編排上。

      他們請來了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編導孫紅木和省群藝館舞蹈室主任邵小眉、專家吳露生。經過醞釀,專家們決定對傳統(tǒng)的百葉龍舞蹈進行創(chuàng)新,將延續(xù)了200年的一龍獨舞改為二龍共舞。這樣一來,演員陣容擴大了3倍。同時還重新制作了伴奏音樂,改制了服裝道具。

      百葉龍演員歷來是業(yè)余的,這次也一樣,在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文體局從天平村、清泉武術學校等15個單位遴選出59名演員進行集中排練。排練和參賽由時任文體局副局長的高有順負責,張月琴、楊明珠等眾多文藝骨干被抽調在一起。

      離全國比賽只有5個月,這么短時間,能把這些沒有經驗的人訓練出來嗎?

      浙江省選送全國比賽的節(jié)目確定為:余杭滾燈,青田魚燈,海寧花燈。百葉龍被作為備選節(jié)目選送文化部。

      文化部能把百葉龍從備選列入正式比賽劇目嗎?惴惴不安的陳亦祥趕到了北京。

      據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司一位副司長透露,百葉龍不但被列入參賽目錄,而且排序在全國所有節(jié)目中居第二位!

      節(jié)目排序不代表得獎的名次,但名次排序實際上代表文化部對節(jié)目重視的程度,陳亦祥欣喜莫名。

      “拿到銀獎就是失!”回到長興,陳亦祥以宜將剩勇的氣概提出了這樣的口號。

      從田頭走向舞臺百葉龍舞進中南海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悠久歷史的文化積淀,中國人崇拜龍,因此塑造了成百上千種各具特色、千姿百態(tài)的龍。長興百葉龍便是其中多姿多彩的一條。

      延續(xù)已近200年的百葉龍,誕生在太湖畔的長興縣林城鎮(zhèn)天平村,并一直在這個村傳承,這是非常罕見的。

      在百葉龍藝術團團長楊明珠辦公室,記者見到了百葉龍藝術團的顧問、天平村黨支部書記談小明。

      1949年出生的談小明是百葉龍第7代龍頭,他叔叔、哥哥都是龍頭。他說,天平村人以舞龍為榮,村里男子都會舞龍,不會舞龍的被認為缺乏男子漢氣。而舞龍尤以舞龍頭者最受尊敬,村規(guī)規(guī)定,不會舞龍頭的不能當村干部。

      天平村是個大村,原有1500多人,經歷了兩次國內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人口銳減到幾百人。到1949年,百葉龍的制作方法已基本失傳。

      在新中國成立的日子里,王長根、王如秋等一些青年農民決心重新制作百葉龍,恢復舞龍傳統(tǒng)。他們遍訪村中老人,發(fā)掘百葉龍制作方法。摸索了兩個多月,建國后第一條百葉龍在天平村復原了。

      百葉龍又在天平村歡騰起來。

      1956年,長興縣文化館的一位干部偶然來到天平村,恰遇村里在舞百葉龍,當他目睹本縣這一還未被知曉的民間藝術樣式的表演時,這位干部非常興奮,遂向文化館領導作了匯報。于是文化館邀請百葉龍到縣城表演。

      百葉龍第一次沖出天平村,來到縣城。

      說來真巧,百葉龍在縣城的演出被浙江省文藝輔導隊民間文藝專家余伯忠撞了個正著,百葉龍極富民間色彩的表演使這位民間藝術家震驚不已,他萬萬沒想到,在本省,竟蘊藏著這樣一種精美的民間藝術!

      此時余伯忠正為浙江民間藝術作品參加全國比賽四處奔波,百葉龍的發(fā)現(xiàn)使他喜出望外。很快,百葉龍被確定為晉京參演節(jié)目。

      只適合農村祭祀和廟會的百葉龍能登得了大雅之堂嗎?

      余伯忠親自對節(jié)目進行改造,將龍身的制作材料由原來的紙和竹片改為棉紗、鐵絲,龍身的發(fā)光體也由蠟燭改為電池燈泡;將龍珠由原來的“壽桃珠”改為“花苞含珠”;百葉龍是荷花龍,原來龍尾是蝙蝠,現(xiàn)改為彩蝶;在舞龍的造型上,將12盞陪舞的花燈改為12只云彩牌;在舞蹈動作上則突出游、滾、睡、臥、騰和出水、盤柱等動作。原來的百葉龍舞龍沒有音樂伴奏,就給它配上江南的民間小調。

      在百葉龍近200年的發(fā)展歷史上,這是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新,中國傳統(tǒng)的舞龍第一次真正變成了龍舞。

      接著,天平村的舞龍者被集中封閉訓練了3個月。

      1957年1月,百葉龍演出隊由天平村支書王長根帶領晉京參演。

      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在北京天壇劇場進行,百葉龍極具鄉(xiāng)土特色的表演引起轟動。

      演出結束,中宣部部長陸定一上臺接見演員,他握著王長根的手問:“你的龍頭是怎樣由荷花變成的?好快呵!我都沒看清。百葉龍舞得好!我國農民不簡單!百葉龍可由文化部安排出國演出!”

      “不簡單”的百葉龍馬上迎來了更不簡單的事:他們應邀進中南海為中央領導表演,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觀看了他們的演出。演出結束,中央領導上臺和他們一一握手,合影留念,周總理還送給王長根一支鋼筆。

      那次晉京,百葉龍演了7場,演出獲得國務院特別獎。

      更讓天平舞龍者喜出望外的是,他們的演出引起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請王任重帶來口信:“多扎兩條百葉龍,到天安門廣場演出去!”

      1957年7月,百葉龍隨國家文藝團體訪問蘇聯(lián),出席世界青年聯(lián)歡會。

      1958年國慶節(jié),長興組織了10條百葉龍,在天安門廣場狂舞。

      百葉龍登上了輝煌的頂峰。

      劫后余生,百葉龍被拍成電影

      百葉龍與中國所有的龍不同之處在于其道具制作別具一格,獨出心裁。而制作百葉龍的工藝非常復雜。

      據《品味長興》一書記載,在百葉龍的深化和傳承上,長興的兩個民間藝術家起了重要作用,他們是池文海和石玉樓,池工于舞蹈,石長于制作。

      已經去世的池文海有“江南小梅蘭芳”之譽,是浙江省文化廳授予“浙江省民間藝術家”稱號的。為了傳承百葉龍的舞蹈技藝,他一次次深入天平村,與王長根等人同吃同住,向村里老人虛心求教。數(shù)十年來,他對百葉龍的舞蹈編排等方面進行過多次改革,不但使百葉龍藝術得到傳承,而且有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有“造龍專家”之譽的石玉樓曾任常州京劇團團長,后因調長興改行搞道具。文革期間被打成“現(xiàn)行反革命”,飽受摧殘。他精通舞臺藝術,自小愛龍,每有機會外出,必遍覓名勝古跡,凡有龍?zhí)幎毤佑^察研究。到長興后愛上了百葉龍,經常到太平村與制龍的村民探討制龍技巧。多年的觀察和細心琢磨使他掌握了整套制龍技藝,他制作的百葉龍達到精美絕侖的境界。

      記者在百葉龍藝術團的道具制作工場見到已年逾80的石玉樓,他還在“造龍”。他制作一條龍有130多道工序,需要80多種材料,龍頭未拼裝前是一朵特大的荷花,龍眼開閉自如,眼珠能轉動,靜則睡態(tài)可掬,動則栩栩如生;龍軀由81朵荷花分9段聯(lián)結,每段9朵荷花,每朵用63片布制成的花瓣疊成,荷花花瓣代表龍鱗;龍軀長16米;龍尾是一對彩蝶。

      石玉樓說,中國有很多龍,但其他地方的龍舞動時是龍,靜止時也是龍;惟獨百葉龍,出場時是朵朵荷花或瓣瓣荷葉,變龍時演員急速依次聚攏,將荷花荷葉環(huán)環(huán)相扣,迅速拼裝,不到10秒就拼裝成整條龍。這一精巧的設計使百葉龍獨具特色,堪稱江南一絕。

      “文革”中百葉龍被當作四舊付之一炬,從此在天平村消失。

      1979年,文化部的一位專家專程來到天平村考察百葉龍,此時的天平村連一個龍頭也拿不出來了。

      此時的石玉樓也還是戴罪之身——他還戴著“反革命”帽子沒有摘。

      時任長興縣文化局局長的喬林憤怒了,這是對藝術人才的摧殘!“你大膽去做,有問題我來承擔責任,你的問題我們來解決!”喬林拍了胸脯。

      14天夜以繼日,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制作出來了。石玉樓還對龍頭的制作進行了改革,將重量降低至不到10斤;龍頭加上能抖動的楊梅球,舞起來不住地抖動;百葉龍傳統(tǒng)的龍須是直的,石玉樓則將龍須向上彎曲;更精妙的是,他制作的龍眼開閉自如,不管從那個角度看,龍的眼神都對著人,這個龍頭是對傳統(tǒng)龍頭的改正,顯得栩栩如生。

      百葉龍的舞蹈、音樂、道具也有了變化,赴京參演的百葉龍煥然一新。

      1980年6月初,文化部在北京舉行全國13個省市業(yè)余文化調演。百葉龍大獲全勝,獲得一等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眾多媒體紛紛對此做了報道。

      百葉龍?zhí)懒!調演結束,八一電影制片廠把他們留下,整整一個半月,專題片《泥土的芳香》攝制完成。

      電影《泥土的芳香》把百葉龍推向了全國,百葉龍在沉寂10年后進入了又一個輝煌期。

      置之死地而后生,百葉龍重現(xiàn)輝煌

      2000年12月4日,浙江椒江,全國第十屆舞蹈大賽在此舉行。

      經歷了倒數(shù)第一名的慘敗,長興人臥薪嘗膽、養(yǎng)精蓄銳半年多,發(fā)誓要雪蒙在百葉龍身上的恥辱。

      這個時候終于到了。

      音樂聲起,觀眾面前出現(xiàn)的是一幅祥和的江南水鄉(xiāng)勝景:祥云朵朵,彩蝶成雙,荷葉荷花在碧波中搖曳。百葉龍舞,龍在何處?驚詫間,突然雷聲爆響,燈光驟暗,一陣急促的鑼鼓聲起,演員手中的瓣瓣荷葉化作龍鱗,朵朵荷花變作龍身,那顆最大的荷花成了龍頭,彩蝶成了龍尾,一條粉紅色的巨龍突然沖出荷塘,騰空躍起。整個變龍過程在不到10秒時間內完成,頓時,全場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百葉龍歡騰地舞蹈著,鑼鼓陣陣,嗩吶聲聲,長興舞龍者血脈賁張,激情澎湃,把龍舞舞入了化境。

      漸漸地,高潮退去,嬉戲的兩龍蟄伏下來,驀地,龍消失了,舞臺又恢復成滿池荷葉,至此,舞蹈結束。

      雷鳴般的掌聲再次響起。評獎揭曉,百葉龍獲得金獎。

      從全省倒數(shù)第一到獲得全國金獎,5個月的心血和汗水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百葉龍獲金獎后,名播華夏,邀約紛至,包括國外也來邀請。

      2002年2月14日,新西蘭奧克蘭市阿爾布特公園內張燈結彩,火樹銀花。

      晚上8時許,新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的車隊漸次停下,鼓樂齊鳴處,一條巨龍頓時狂舞起來,那是長興的百葉龍!片刻,百葉龍的第八代傳人談小明之子談勇充當龍頭,巨龍逐漸向克拉克靠近,隨著一聲響鑼,高高舉起的龍頭在克拉克面前定格。新西蘭女總理含笑從百葉龍代表團團長陳永昊手中接過湖筆,欣然為百葉龍點睛。頓時,阿爾布特公園內燈光瞬間亮起,鞭炮聲大作,公園沸騰起來。新西蘭中國新年燈會開幕式在百葉龍的狂舞中正式開始。

      2001年的一天,一位金發(fā)碧眼的洋人走進了天平村。他叫詹尼夫·金,新西蘭藝術家,他是慕名前來考察百葉龍的。此次考察的結果是,百葉龍應邀赴新西蘭奧克蘭參加中國新年燈會演出。

      赴新西蘭演出,這是百葉龍跨出國門的一次成功嘗試。洋溢著中國和新西蘭友誼的演出留給新西蘭觀眾極深的印象,3天時間演了15場,12萬觀眾得以一睹中國民間藝術的精華。

      演出轟動奧克蘭,傾倒了新西蘭觀眾,觀眾無不驚嘆中國民間藝術的神奇精妙。

      2003年8月15日,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特別節(jié)目《相擁太湖,相約長興》大型文藝晚會開幕,開場舞蹈便是百葉龍。

      幾天后的8月22日,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在黃金時間向全球播出30分鐘的百葉龍專題片。

      2004年9月,中國第七屆藝術節(jié),開幕式《風從東海來》在杭州隆重舉行,百葉龍成為晚會最精彩的一幕,雙龍共舞,氣勢宏大的場面,8分鐘的精彩的表演,贏得7次雷鳴般的掌聲。

      從2004年9月到2005年2月的半年中,百葉龍前后15次在全國各地的重大演出舞臺亮相。同時,百葉龍開始出席商業(yè)演出,并且有了不菲的收入。

      百葉龍赴韓國演出……百葉龍赴香港、澳門演出……百葉龍赴法國演出……

      “在法國尼斯演出,場面非常感人!睏蠲髦檎f!拔覀兪堑谝淮尾捎脫u滾樂配樂,適合搖滾音樂的龍舞更加狂放,當演員唱起了《龍的傳人》時,此情此景,許多華僑忍不住熱淚盈眶,甚至失聲而泣,這是祖國的龍。 

      長興百葉龍全盛的時期來到了。

      舉全縣之力振興百葉龍, 長興實施百龍計劃

      長興縣委縣政府對百葉龍非常重視,一個全面振興百葉龍的計劃在全縣推開。

      2004年4月8日,長興縣舉行百葉龍加工研討會,會議請來了國家級、省級著名民間舞蹈藝術家和民間藝人共同參與百葉龍改編創(chuàng)新,確定了傳承與創(chuàng)新、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注重舞蹈意境提升的改編創(chuàng)新方案,對百葉龍在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編。

      縣委決定:建立百葉龍基地,成立百葉龍藝術培訓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縣委書記和縣長親自擔任顧問,縣委分管副書記任組長,宣傳部長和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并明確由縣委宣傳部具體負責牽頭;決定把百葉龍作為一個文化產業(yè)來發(fā)展,做精做大做強做好這一產業(yè);同時提出百葉龍人才培養(yǎng)計劃,為了配合人才培養(yǎng),不僅要有大龍,還要有小龍和小小龍,培養(yǎng)百葉龍人才從幼兒園抓起;為使百葉龍的民間傳統(tǒng)得到更深更廣的傳播,長興縣還將百葉龍的歷史淵源、創(chuàng)編過程、藝術特色、表演形式編寫成鄉(xiāng)土教材,作為全縣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目前教材編輯正在緊張進行中。

      長興縣出臺了《長興百葉龍藝術培訓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籌措資金100多萬元,選擇具備民間藝術傳承條件的學校、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成立了 12個百葉龍藝術培訓基地。并提出舉全縣之力發(fā)展百葉龍,宣傳部、文體局、教育局、林城鎮(zhèn)政府、李家巷鎮(zhèn)政府、華能電廠、李家巷坦克部隊……一時間,黨、政、軍、企齊參與,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全力的保障。

      文體局還請來作曲家王天明對配樂進行重新創(chuàng)作。王天明三下長興,體驗生活,不斷對音樂進行修改,分別為大龍、小龍和小小龍配樂。

      2004年4月28日,長興縣首批12個百葉龍培訓基地舉行掛牌儀式,475位業(yè)余演員進入基地訓練。

      一個“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市場運作”百葉龍的時代開始了。

      作為百葉龍培訓基地建設的職能部門,文化局不但承擔起了各基地藝術人才的選拔、培訓和輔導,負責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編排、服裝、道具、音樂等設計制作,還采取了省級專家輔導,縣內民間藝人舞龍技巧傳授與日常排練輔導相結合的辦法來實施和落實培訓任務。

      近200年來,百葉龍一直未能出村,主要原因是村里嚴格規(guī)定,舞龍技巧傳男不傳女,傳里不傳外,百葉龍只能由本村人來舞,不能把技巧傳給外人。也正因為如此,當全縣成立12個基地時,天平村村民堅持舊規(guī):舞龍技巧不得外傳!

      為了解決舞龍技巧問題,縣里專門派人到天平村向談小明求援。

      半個月中,當縣里的同志第N次找到談小明時,談小明終于同意了。此時的他認識到百葉龍要繼承發(fā)展,要發(fā)揚光大,單靠一村之力是無法完成的。

      6月,談小明來到了電大基地。學員們正在揮汗如雨地訓練,由于缺乏正確的指導,動作很不規(guī)范,不正確。已經舞了一個月了,但還是舞不好。

      “百葉龍是江南荷花龍,是一條文雅的龍,龍頭必須滿臉含笑!闭勑∶魇痉吨!鞍偃~龍要舞起來,關鍵是龍頭要舞出u20188u2019字形……”

      經過談小明指導,電大基地的百葉龍舞起來了。

      談小明、談勇父子成了各基地的顧問,開始巡回指導。

      2005年,長興縣舉行了規(guī)模空前的百葉龍大賽,12個基地的15條龍參賽,500多名演員齊集,由省文化廳組織民間藝術專家和舞蹈藝術家組成評委評選各項獎。這么大的規(guī)模,這么隆重的儀式,這在長興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