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良 - 簡歷
1916年2月12日生于浙江上虞縣。1922年就學漢口寧波小學。
1928年入武昌文華中學學習。
1935年考入北平清華大學外語系,抗戰(zhàn)爆發(fā)后,隨校遷往云南昆明,即西南聯(lián)大。
1939年-1946年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留校任助教、教員、講師。
1946年秋回到北京,任清華大學講師。
1947年秋考取庚款公費留學,入英國牛津大學,成為茂登學院研究生,師從英國文藝復興學者威爾遜教授,獲B.LITT學位。
1949年9月回到北京。分配到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直至1995年去世。
王佐良 - 學者
早在王佐良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任教期間,他就開始了學術論著的寫作,其中,《詩人與批評家艾里奧特》一文,曾分章節(jié)載于《大公報》和《益世報》上,開創(chuàng)了國內(nèi)研究英國著名詩人艾略特(今譯名)之先河。當他在北外任教時,根據(jù)教學和翻譯工作的需要,他潛心研究了英語語言學方面的一些問題,特別是英語文體和風格。他在1963年撰寫了《關于英語的文體、風格研究》,在國內(nèi)率先提出了開展這方面研究的建議。當時即使是在英語國家,對英語文體和風格的研究也是方興未艾的課題,因此,王佐良的這篇論文堪稱國內(nèi)系統(tǒng)研究英語文體學的開山之作。在這前后,他還先后發(fā)表了一系列從語言學角度研究英語語言的論文,例如《現(xiàn)代英語的簡練》(1957年)、《英語中的強調(diào)手段》(1964年)、《英語文體學研究及其它》(1978年)、《現(xiàn)代英語的多種功用》、(1979年)等。這些論文在1980年匯編成《英語文體學論文集》一書,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在經(jīng)過多年的思考與實踐以后,王佐良教授在英語文學、比較文學、文學史和文學翻譯理論等諸方面的學術思想也日益成熟。從1978年起,幾乎每年都有他的專著出版,而發(fā)表在各雜志上的短文和學術會議上的論文數(shù)量更是驚人。進入80年代以來,他先后編著了《英國文學論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中外文學之間》(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論契合--比較文學研究集》(英文專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5)、《照瀾集》(外國文學出版社,1989)、《風格和風格的背后》(人民日報出版社,1989)、《莎士比亞諸論》(重慶出版社,1991)、《英詩的境界》(三聯(lián)書店,1991)等著作,從多個角度介紹了英國文學和其他西方文學的方方面面,以及編著者自己的研究心得。
其中,《論契合--比較文學研究集》一書集錄了作者在4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著意從事比較文學研究時用英文撰寫的11篇論文,探討的中心問題是20世紀中西方文學間的“契合”關系。王佐良使用“契合”二字十分貼切地描述了各國文化之間的彼此滲透、互相影響的關系。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對比較文學研究的重大貢獻!墩撈鹾稀芬粫霭婧,受到中外學術界的一致歡迎,稱贊它“用充實的史料有力地論證了20世紀西方文學對中國的影響”,對嚴復、林紓和魯迅等翻譯家的論述“非常精細”,對中國早期現(xiàn)代詩歌所作的研究“清楚地分析了每位詩人如何超越外國現(xiàn)代派的影響而進一步發(fā)展具有獨特個性的詩歌”。該書以其新穎的研究方法、獨到的見解和清新的文筆,榮獲北京市首屆“哲學社會學和政策研究優(yōu)秀成果榮譽獎”和全國首屆(1979--1989)“比較文學圖書榮譽獎”。
王佐良 - 翻譯家
王佐良先生在翻譯方面的最初嘗試開始于1940年在西南聯(lián)大任助教期間。早期譯作有愛爾蘭著名作家喬伊斯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曾托人帶到桂林準備出版,卻不幸遇上日寇飛機轟機,手稿化為灰燼。后來僅整理出一篇《伊芙林》,1947年載于天津《大公報》的文學副刊上。
參加工作后,繁重的教學科研與行政工作使王佐良只能利用假期時間從事文學翻譯,他謙虛地自稱為“一個業(yè)余翻譯者”。由于時間所限,除了在建國初期曾與友人方鉅成、姜桂濃等合作用英文翻譯出版了蘇聯(lián)作家愛倫堡的長篇小說《暴風雨》以外,他沒有再譯過長篇的小說,但翻譯了為數(shù)可觀的英語經(jīng)典詩文和散文。
建國之初,中共中央宣傳部組建了《毛澤東選集》英譯委員會,王佐良與他的老師金岳霖、錢鐘書等著名學者一起被聘為委員,共同參加了《毛澤東選集》1-4卷的翻譯工作。1958年,他與巴恩斯(A.C.Barnes)合作完成了中國話劇的經(jīng)典作品—著名劇作曹禺的《雷雨》全劇劇本的英譯工作。他用生動、地道的英語準確地表現(xiàn)了劇中各角色的個性,出版后受到行家的一致贊揚。此外,他還將一些難度很大的漢語詩文翻譯成英文。
他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向中國的廣大讀者系統(tǒng)地介紹了英語文學的大量優(yōu)秀著作,特別是詩作和散文!拔母铩焙螅仁侵骶幜恕睹绹唐≌f選》(中國青年出版社,1987),后來又和李賦寧、周玨良、劉承沛合作,陸續(xù)選編了《英美文學活頁文選》,并將其集錄成《英美文學名著選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英國詩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并非舞文弄墨--英國散文名篇新選》(三聯(lián)書店,1994)等。在這些著作中,他一方面親自翻譯了許多英語名著,而且還幾乎為每一篇作品都精心撰寫了介紹和評述,使讀者在欣賞異國詩文的音韻風采之余,還能了解到不少有關作者的身世和文化背景知識。
王佐良教授在文學翻譯方面不僅擁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而且在翻譯理論方面也頗有建樹。他的翻譯主張,比較集中地反映在他的《翻譯、思考與試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論新開端;文學與翻譯研究集》(英文專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論詩的翻譯》(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等專著和許多論文中。他特別注重使包括翻譯作品在內(nèi)的各種作品面向讀者,一再強調(diào)“一部作品要靠讀者來最后完成”。
他認為,翻譯的理論不能永遠停留在只是津津樂道于前人總結(jié)的"信、達、雅"三個字上,而應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淺如之,口氣如之,文體如之!痹谠姼璺g方面,他更有獨到的見解。他提出,不論是翻譯外國詩歌或中國詩歌,不僅要在音韻和節(jié)奏等形式因素上接近原作,而且應忠實原作的風格和“傳達原詩的新鮮和氣勢”。作為翻譯家的王佐良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作家協(xié)會外國文學委員、中華文學基金會中美文學交流獎評委會委員和北京市翻譯者曼谷會副會長。另外,他還是《外國文學》、《文苑》雜志的主編,并兼任《英語世界》、《英語學習》、《世界文學》、《譯林》等多種雜志的編委或顧問。
王佐良 - 主要作品
《雷雨》(曹禺著)(英譯版)譯者王佐良,巴恩斯(A.C.Barnes)外文出版社,1958《約翰韋伯斯特的文學聲譽》(學位論文)王佐良,奧地利薩爾斯堡大學出版社,1975
《美國短篇小說選》主編 王佐良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
《英國文學論文集》 王佐良外國文學出版社,1980
《英國詩文選譯集》 譯者王佐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0
《英國文體學論文集》王佐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0
《英國文學名著選注》 主編王佐良 商務印書館,1983
《中外文學之間》王佐良 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
《彭斯選集》 譯者王佐良 外國文學出版社,1985
《論契合》 王佐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5
《蘇格蘭詩選》王佐良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照瀾集》王佐良 外國文學出版社,1986
《風格和風格的背后》王佐良 人民日報出版社,1987
《英語文體學引論》主編王佐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7
《英語詩選》主編王佐良 譯文出版社,1988
《翻譯:思考與試筆》 王佐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莎士比亞緒論》王佐良 重慶出版社,1991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史》王佐良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心智的風景線》王佐良 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1991
《英國文學名篇選注》主編王佐良 商務印書館,1991
《英詩的境界》王佐良 三聯(lián)出版社,1991
《論新開端》(英文版)王佐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歐洲文化入門》(英文版)主編王佐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
《論詩的翻譯》王佐良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英國散文的流變》王佐良 商務印書館,1993
《英國詩史》王佐良 譯林出版社,1993
《英國文學史》王佐良 商務印書館,1993
《英國詩選》(注釋本)王佐良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
《并非舞文弄墨--英國散文新編》(譯者、主編)王佐良 三聯(lián)出版社,1994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王佐良,何其莘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中樓集》王佐良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
王佐良 - 獲獎情況
1988年,《論契合--比較文學研究集》獲“北京市首屆哲社與政策研究成果榮譽獎”
1990年,《論契合--比較文學研究集》獲“全國比較文學榮譽獎”
1991年,《英語文體學引論》(與丁往道合著)獲“北京市第二屆哲社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1992年,《英語文體學引論》(與丁往道合著)獲“第二屆全國高校優(yōu)秀教材優(yōu)秀獎”
1992年,《論契合--比較文學研究集》獲“教委高校出版社優(yōu)秀學術專著獎”
1994年,《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史》獲“北京市第三屆哲社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1995年,《英國詩史》獲“教委首屆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1995年,《英國二十世紀文學史》(與周玨良聯(lián)合主編)獲“全國高等學校出版社第二屆優(yōu)秀學術專著獎特等獎”
1995年,《歐洲文化入門》(與祝玨、李品偉、高厚堃合編)獲“國家教委第三屆高校優(yōu)等教材獎一等獎”
1998年,《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與何其莘聯(lián)合主編)獲“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
1999年,《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與何其莘聯(lián)合主編)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yōu)秀成果獎”
王佐良 - 貢獻
王佐良是中國著名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作家,翻譯家,散文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與許國璋、吳景榮曾被譽為新中國的“三大英語權威”,為新中國英語教育和英語翻譯所做出巨大的貢獻。王佐良曾歷任英語系主任、副院長、顧問、文研所所長、院學位委員會主席、《外國文學》主編,兼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莎士比亞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翻譯協(xié)會理事等多種職務。著有大量學術論著、散文、游記、序跋、書評、劇評和讀書隨感。在中英和英中翻譯兩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參加了《毛澤東選集》(1-4卷)英譯工作。此外還主編了多種學術書刊,如《英美文學活頁文選》、《美國短篇小說選》、《文苑》等。多部著作獲獎。于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王佐良 - 相關詞條
曾卓 | 臺靜農(nóng) | 李金發(fā) | 師陀 |
路翎 | 周立波 | 王實味 | 辛迪 |
王佐良 - 參考資料
[1]http://www.fli.com.cn/Fli/Class2/Class18/1029.html[2]http://www.ynzxb.cn/2008/4-2/11475190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