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歌川 - 簡介
1920年赴日留學。曾任《中華雜志》主編。
1936年入英國倫敦大學,1939年回國后任武漢、東吳等大學教授。抗戰(zhàn)勝利后任同盟國軍隊駐日代表團主任秘書。1946年任臺灣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后就教于臺灣成功大學、海軍軍官學校、新加坡義安學院、新加坡大學、南洋大學。著名散文家、翻譯家、語言學家。曾與魯迅、茅盾、田漢、鄒韜奮、郭沫若、郁達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參與文化運動。三百萬言的《錢歌川文集》四卷由遼寧出版,在海外發(fā)行著作二十多部,還有不少譯著。
錢歌川 - 百科名片
錢歌川代表作錢歌川(1903—1990),原名慕祖,筆名歌川、味橄等。湖南湘潭人。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1920年赴曰留學。1930年進上海中華書局做編輯。1931年參與主編《新中華》雜志。1936年人英國倫敦大學研究英美語言文學。1939年回國后任武漢、東吳等大學教授。曾與魯迅、茅盾、田漢、郭沫若、郁達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參與文化運動。1947年春,前往臺北創(chuàng)辦臺灣大學文學院并任院長。1972年底,以70高齡退出講臺,移居美國紐約。
中文名: 錢歌川
別名: 慕祖,歌川,味橄
出生地: 湖南湘潭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90年
職業(yè): 散文家、翻譯家
代表作品: 《地獄》,《翻譯漫談》等
錢歌川 - 人物生平
長沙明德中學肄業(yè),曾任明德等中學教師。1920年赴日留學。1929年放棄教師工作,赴上海,進入中華書局任文藝編輯,并于1933年參與主編《新中華》雜志。1936年入英國倫敦大學研究英美語言文學,1939年回國后任武漢、東吳等大學教授。曾與魯迅、茅盾、田漢、鄒韜奮、郭沫若、郁達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參與文化運動。 40年代初,任武漢大學以及滬江、學分制江、東吳聯(lián)合大學教授?谷諔(zhàn)爭勝利后,任中國駐日本代表團主任秘書,臺灣大學文學院長,臺灣成功大學、陸軍官校、海軍官校教授。1964年,應聘新加坡,在義安學院、新加坡大學、南洋大學執(zhí)教。70歲退休,僑居美國紐約,專事著述。中美建交后,多次率兒孫回國觀光。1986年捐贈湖南大學8000元美金作獎學基金,并應聘為該校名譽教授。
錢歌川 - 個人作品
錢歌川在臺灣、新加坡、美國發(fā)表了大量的散文和英語教學資料。
譯作
《地獄》、《安娜哀史》、《娛妻記》等
譯學論著
《翻譯漫談》、《翻譯的技巧》、《英文疑難詳解》(已為臺灣大學用作教本) 錢歌川
文學理論專著
《文學概論》,晚年有《錢歌川散文集——瀛壖消閑錄》面世。
另有《三臺游賞錄》、《西笑錄》、《近代文學之特征》、《閑中滋味》(1934)、《楚云滄海集》、《錢歌川散文全集》(四冊),《祖國的召喚》、《躍進的中國》、《英美采風錄》以及《英美習俗與社交辭令》等書。 。
其散文創(chuàng)作格調輕松,構思奇妙,別人覺得沒什么可寫、不屑為之的細微小事,他能挖掘出不同尋常的意義來。他把自己的作品稱作“夜話”,說自己的書里“滿紙都是些詹詹小言,真不足以當大雅一餐”,說自己是“以閑人作閑話”、“人所不屑道者,我樂道之”,所以作品“既不入流,又不成品”,都是些“流外之作”;后來又說自己的短文“不三不四”,無非是些“竹頭木屑”,“狂言瞽說”。
錢歌川 - 小傳
錢歌川的英語世界——韋泱 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人們通常稱錢歌川為散文家、翻譯家,因為他一生孜孜不倦,筆耕不輟,從1935年在開明書店出版《北平夜話》后,其散文作品共有二十多部問世。不僅創(chuàng)作,他還翻譯了不少外國文學名著,如哈代的《娛妻記》,托爾斯泰的《安娜哀史》,愛倫坡的《黑貓》,薩洛揚的《失足恨》等等。 然而,錢歌川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教育系統(tǒng)任教,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他早年赴日,就讀日本東京高等師范英文系,畢業(yè)回國后,先后在家鄉(xiāng)湖南和上海兩地擔任教職。1930年,經夏丏尊先生引薦,錢歌川進入中華書局。不過,要跨入中華書局的門檻并非易事。書局讓他先交一部關于新文學的論著,審閱后才能決定取舍。錢歌川畢竟才氣橫溢,不多時,一部四五萬字的書稿《文藝概論》,便放在了中華書局總編輯舒新城的辦公桌上,頗得舒先生贊賞。此書即于當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作者在后記中寫道:“這篇論文是我這次從日本歸來時,應中華書局舒新城先生之囑而編的,前后雖經二十余日,而時寫時輟,真的在家握管來寫的時候,至多不過半月,加以我的書籍都未寄到,手里差不多沒有參考書,所以內容不免大有缺陷,這一點尚希讀者諸君特別原諒!边@短短的后記,可以看出錢歌川的博學與高效,以及他的謙遜。
錢歌川 - 成就及榮譽
進入中華書局后,錢歌川除了參與《新中華》雜志與《辭海》的編輯外,還將更多精力投入英語讀物的編著與普及工作中。他擔任了中華書局主辦的《中華英語半月刊》主編,這每月要耗去他不少時間。他還主編了一套“英文研究小叢書”,計二十九種,如《英文新辭匯》、《英文難句詳解》、《英文標點法》等,這整套書均由他一個擔綱編著。他在《發(fā)行旨趣》中寫道:“要學會一國的語言文字,決不是一回輕而易舉的事,尤其是英國語文,似乎更難精通。中國學生在中學六年大學四年,一共要學十年的英文,但學到大學畢業(yè),學通了的人,似乎并不多。這當然歸咎于學校中要學的課程太多,無法專修,而讀書時不求甚解,只顧大體,忽視小節(jié),實為失敗的主因。編者不揣谫陋,就平日個人研究的心得,分題寫出這許多小冊子,雖屬斷片零篇,亦能自成段落,居然編印成冊,匯為叢書,自知不免有小題大做之嫌,然而對于有心學習英國語文的人,或者不無小補罷。”可見他對英語普及的現(xiàn)狀甚為熟悉,并予以相當?shù)闹匾暋?nbsp;
此外,他還編著了《日用英語尺牘》、《日用英語會話》,以及“英文常識小叢書”中的《英美風采錄》等書。近年來我常在舊書店徜徉,見到這些書,亦不輕易放過,一一收入囊中。閑時把玩,可以看出錢歌川的英語功底深厚,且著述由淺入深,條理清晰。據(jù)說他用英文寫的書,在英國也出版了好幾種。半個世紀過去了,國內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次出版他的散文集,曰《浪跡煙波錄》,在扉頁“編者的話”中,對錢歌川作了高度評價,最后寫道:“錢先生的確是我們的師友,學習英語的讀者們可能都會知道,他早年編寫的基本英語教材,現(xiàn)在國內已有大量重印,是為我們學習英語不可多得的輔佐!卞X先生作為一個文學家,所主編的英語刊物、叢書及教科書等,幾十年來,使多少莘莘學子從中受惠啊,亦足見他在英語教圃中耕耘的辛勤與貢獻。
錢歌川 - 社會評價
錢歌川留學日本后,又于1936年赴英進修,并游歷歐洲?箲(zhàn)勝利后,因他精通日文、英文,被派往日本,出任中國駐日代表團主任秘書,他對之無甚興趣,轉而應聘到臺灣大學任文學院院長。后到新加坡執(zhí)教,直到1973年退休,去美國定居。1990年10月病逝紐約。
走筆至此,想到自己的一次淘書插曲。那天在文廟路舊書地攤上,看見一冊臟兮兮的書,印的是斯坦培克著,秦戈船譯。這分明就是一本翻譯書,然書名卻用了中國的一句古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我好生奇怪,翻閱著,這確是一本小說譯著,由中華書局出版于1943年。攤主要價不貴,便淘下再說。經過近來對錢歌川史料的進一步熟悉,才獲知此書為他所譯,他一章章翻譯,《新中華》雜志就一期期連載,最后全部譯完,結集成書出版。我當初無論如何想不到,這秦戈船就是錢歌川的諧音哪!這也是他遨游于英語世界所留下的深深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