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 - 生平
1811年,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蚀鍖W校學習,年僅12歲就開始了其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1815年,在中學考試中他朗誦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皇村回憶” ,表現(xiàn)出了卓越的詩歌寫作才能,特別是他詩作韻文的優(yōu)美和精巧得到了廣泛的贊賞。在早期的詩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詩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學習17--18世紀法國詩人安德列謝尼埃的風格。在皇村中學學習期間,他還接受了法國啟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結交了一些后來成為十二月黨人的禁衛(wèi)軍軍官,反對沙皇專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普希金畢業(yè)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職,在此期間,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黨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參與了與十二月黨人秘密組織有聯(lián)系的文學團體“綠燈社”,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對農(nóng)奴制、謳歌自由的詩歌,如《自由頌》(1817年);《致恰達耶夫》,(1818)年;《鄉(xiāng)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創(chuàng)作童話敘事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羅斯民間傳說,描寫騎士魯斯蘭克服艱難險阻戰(zhàn)勝敵人,終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民間語言,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義詩歌,向貴族傳統(tǒng)文學提出挑戰(zhàn)。
普希金的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國南部任職,這其實是一次變相的流放。在此期間,他與十二月黨人的交往更加頻繁,參加了一些十二月黨的秘密會議。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確,更強烈了。普希金寫下《短劍》(1821)、《囚徒》(1822)《致大!罚1824)等名篇,還寫了一組“南方詩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虜》(1822) 、《強盜兄弟》 (1822)、《巴赫切薩拉依的淚泉》(1824)、《茨岡》(1824)四篇浪漫主義敘事長詩。還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抒情詩:《太陽沉沒了》(1820)、《囚徒》和《短劍》(1821)等,這些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強烈憧憬。從這一時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824至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當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這里他度過了兩年幽禁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近百首詩歌,他搜集民歌、故事,鉆研俄羅斯歷史,思想更加成熟,創(chuàng)作上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也愈發(fā)明顯。1825年他完成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的創(chuàng)作。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為了籠絡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處于沙皇警察的秘密監(jiān)視之下。普希金沒有改變對十二月黨人的態(tài)度,他曾對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亞的十二月黨人,但幻想很快破滅,于是創(chuàng)作政治抒情詩《致西伯利亞的囚徒》,表達自己對十二月黨理想的忠貞不渝。
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親的領地度過了三個月,這是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豐收時期,在文學史上被稱為“波爾金諾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開始動筆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俄羅斯文學中第一個“多余人”的形象,這成為他最重要的作品。還寫了《別爾金小說集》和四部詩體小說《吝嗇的騎士》、《莫扎特與沙萊里》、《瘟疫流行的宴會》、《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詩!秳e爾金小說集》中的《驛站長》一篇是俄羅斯短篇小說的典范,開啟了塑造“小人物”的傳統(tǒng),他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爐火純青。
1831年普希金遷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職。他繼續(xù)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主要有敘事長詩《青銅騎士》(1833)、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1833)、短篇小說《黑桃皇后》(1834)等。他還寫了兩部有關農(nóng)民問題的小說《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兒》(1836)。
1836年普希金創(chuàng)辦了文學雜志《現(xiàn)代人》。該刊物后來由別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學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編輯,一直辦到19世紀60年代,不僅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家,而且成為俄羅斯進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和活動令沙皇政府頗感頭痛,他們用陰謀手段挑撥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褻瀆普希金的妻子納塔利婭·尼古拉耶芙娜·岡察洛娃,結果導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決斗。決斗中普希金身負重傷,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僅37歲。他的早逝令俄國進步文人曾經(jīng)這樣感嘆:“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
為了紀念普希金,人們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為普希金(1796年葉卡捷琳娜大帝就在這里去世),F(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著名的波爾金諾村也在這附近。
普希金 - 作品風格
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xiàn)代標準俄語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國民族意識高漲以及貴族革命運動在文學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詩內(nèi)容之廣泛在俄國詩歌史上前無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詩《致恰達耶夫》(1818)、《自由頌》(1817)、《致西伯利亞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愛情詩和田園詩,如《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訪》(1835)等。普希金一生創(chuàng)作了12部敘事長詩,其中最主要的是《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虜》(1822)、《青銅騎士》(1833)等。普希金劇作不多,最重要的是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1825)。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31)、散文體小說《別爾金小說集》(1831)及關于普加喬夫白山起義的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時代的重大問題:專制制度與民眾的關系問題,貴族的生活道路問題、農(nóng)民問題;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義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錢騎士”、“小人物”、農(nóng)民運動領袖。這些問題的提出和文學形象的產(chǎn)生,大大促進了俄國社會思想的前進,有利于喚醒人民,有利于俄國解放運動的發(fā)展。 普希金的優(yōu)秀作品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他的抒情詩內(nèi)容豐富、感情深摯、形式靈活、結構精巧、韻律優(yōu)美。他的散文及小說情節(jié)集中、結構嚴整、描寫生動簡練。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對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文學及世界文學的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高爾基稱之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普希金 - 家庭
普希金的妻子娜塔麗婭·普希金娜。娜塔麗婭容貌出眾,1831年2月18日,普希金與娜塔麗婭成婚。隨后,這對戀人共同生活了6年,并先后生了5個孩子。但是法國青年丹特士的出現(xiàn),破壞了普希金家庭的安寧。丹特士外表健壯,風流瀟灑,但被認為是個好色之徒。1835年6月17日,普希金夫婦在偶然間遇到丹特士。隨后,在沙皇的支持下,丹特士開始瘋狂追求娜塔麗婭,一時間,娜塔麗婭與丹特士之間的流言在當時俄國上層社會流行開來。為了自己的妻子,也為了自己的榮譽,普希金最終選擇了決斗的方式來了結同丹特士之間的恩怨,并為此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普希金 - 人生觀
1、沒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靜。
2、法律之劍不能到達的地方,諷刺之鞭必定可以達到。
3、比海洋闊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闊大的是人的心靈。
4、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5、敏感并不是智慧的證明,傻瓜甚至瘋子有時也會格外敏感
6、不論是多情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么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誼。
7、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8、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9、傾聽著年輕姑娘的歌聲,老人的心也變得年輕。
10、年輕的良知像晴天一樣明潔。
11、等青春輕飄的煙霧把少年的歡樂裊裊曳去,之后,我們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東西。12、愛惜衣裳要從新的時候起,愛惜名譽要從幼小時候起。
13、世界的設計創(chuàng)造應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謀取金錢,人并非以金錢為對象而生活,人的對象往往是人。
14、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到來。
15、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現(xiàn)今總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既逝,而那逝去的將變?yōu)榭蓯邸?/p>
普希金 - 貢獻
普希金的重大貢獻,在于創(chuàng)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guī)范。屠格涅夫說:毫無疑問,他創(chuàng)立了我們的詩的語言和我們的文學語言。普希金的同時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說:“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突然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象一部辭書一樣,包含著我們語言的全部寶藏、力量和靈活性。……在他身上,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樣純潔,那樣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學玻璃上反映出來的風景一樣!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別林斯基在著名的《亞歷山大·普希金作品集》一文中指出:“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里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赫爾岑則說,在尼古拉一世反動統(tǒng)治的“殘酷的時代”,“只有普希金的響亮遼闊的歌聲在奴役和苦難的山谷里鳴響著:這個歌聲繼承了過去的時代,用勇敢的聲音充實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聲音送向那遙遠的未來”。岡察洛夫稱“普希金是俄羅斯藝術之父和始祖,正象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科學之父一樣”。普列漢諾夫、盧納察爾斯基、高爾基等人對普希金也有所論述。高爾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是一條詩歌與散文的遼闊的光輝奪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個將浪漫主義同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的奠基人;這種結合……賦予俄羅斯文學以特有的色調(diào)和特有的面貌。”
普希金的作品被俄國著名的藝術家編成歌劇、舞劇,改編成話劇、兒童劇和攝成電影。他的詩歌被譜成歌曲,流傳至今。在蘇聯(lián),普希金的研究形成為“普希金學”。蘇聯(lián)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又名“普希金之家”)是收藏普希金的私人藏書、手稿和研究普希金的中心。多年來,如魏列薩耶夫(編有《普希金在生活中》兩卷)、莫扎列夫斯基(著有《普希金》)、齊亞甫洛夫斯基(編有《普希金生活與創(chuàng)作年譜》)、托馬舍夫斯基(著有《普希金》兩卷)、勃拉戈依(著有《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道路》兩卷)、梅拉赫(著有《普希金及其時代》)等著名的普希金學者,對普希金研究都作出了很多貢獻。俄羅斯文學研究所編輯了17卷本《普希金全集》(1937~1959)、《普希金研究與資料》、《普希金委員會會刊》(多冊)和《普希金語言辭典》(4卷,1956~1961)等。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建有普希金博物館,列寧格勒有普希金故居紀念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和附近的三山村以及普希金安葬地圣山修道院,已改為普希金文物保護區(qū)。
史料表明,普希金讀過不少有關中國的書籍,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興趣和感情。1830年1月他曾請求沙皇當局,允許他隨同派往中國的使團訪問中國,但遭到拒絕。普希金在20世紀初即已被介紹到中國來。中國翻譯的第一部俄國文學作品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上尉的女兒》,中譯書名為《俄國情史,斯密士瑪利傳,又名花心蝶夢錄》(1903)。普希金的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大部分已有中譯,有些作品甚至有幾種譯本。
普希金 - 人物評價
高爾基稱他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普希金跨越了世紀的門檻,他是一個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藝術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對自由、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必能戰(zhàn)勝黑暗、理智必能戰(zhàn)勝偏見的堅定信仰,他的“用語言把人們的心靈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偉大抱負深深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發(fā)了多少俄羅斯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靈感。
普希金 - 作品
短篇小說《彼得大帝的黑奴》
《書信小說》
《亡人伊凡·彼得洛維奇·別爾金小說集》
《射擊》
《暴風雪》
《棺材老板》
《驛站長》
《村姑小姐》
《戈琉辛諾村源流考》
《羅斯拉夫列夫》
《杜布羅夫斯基》
《黑桃皇后》
《基爾沙里》
《埃及之夜》
《上尉的女兒》
《賓客聚集別墅》
《我們在別墅里度過了一晚》
詩作
《巴奇薩拉的噴泉》
《致大!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遲開的花朵更可愛》
《十月十九日》
《枉然的賦與》
《枉然的饋贈》
《你和您》
《當我以臂膊》《當我緊緊擁抱著》
《哀歌》
《茨崗》
《為了遙遠的祖國的海岸》
《夠了,夠了,我親愛的》
《我的朋友,時不我待》
《假如生活騙了你》
普希金 - 代表作品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要樂觀的面對生活中發(fā)生的一切,悲傷苦惱時想一想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讓心里所有因為苦惱激起的波瀾變得風平浪靜。第二節(jié),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chuàng)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diào)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原文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xiàn)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這首詩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時俄國革命正如火如條,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賞析
該詩寫于1825年,正是詩人流放南俄敖德薩同當?shù)乜偠桨l(fā)生沖突后,被押送到其父親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間所作。從1824年8月至 1826年9月,這是一段極為孤獨寂寞的生活。面對12月黨人起義前后劇烈動蕩的社會風云,普希金不僅同火熱的斗爭相隔絕,而且與眾多親密無間的摯友親朋相分離。幸虧夜晚,有終生摯愛的奶媽相陪伴,講故事為他消愁解悶;白天,到集市上去,與純樸的農(nóng)人為友,和他們談話,聽他們唱歌。孤寂之中,除了讀書、寫作,鄰近莊園奧西波娃一家也給詩人愁悶的幽禁生活帶來了一片溫馨和慰藉。這首詩就是為奧西波娃15歲的女兒姬姬所寫的,題寫在她的紀念冊上。與普希金早期引吭高歌贊頌自由,嬉笑怒罵,諷刺權貴,批判專制的抒情詩不同,這首小詩,明顯表現(xiàn)出詩人后期抒情詩創(chuàng)作趨向含蓄、富于哲理的特點。用普希金自己的話說:“從1825年開始,他走上了‘現(xiàn)實的詩人’的道路。”這首詩即是一個佐證。
普希金 - 繪畫
人們也許不知道,俄國大詩人普希金還是一位美術家。只要翻閱普希金的手稿,就能發(fā)現(xiàn)稿紙上面畫有許多草圖和速寫,令人眼花繚亂。這些圖畫的線條輕盈、急速、飛舞,完全符合詩人的氣質(zhì)和性格。
普希金的繪畫有肖像、風景、奔馬和花卉等,還有為自己作品所配的插圖。普希金尤其擅長的是肖像畫。他只需寥寥幾筆就能勾畫出人物典型的特征,往往比一些專業(yè)畫家的肖像畫還要真實。他的一系列肖像畫中,有偉大的法國啟蒙哲學家伏爾泰和狄德羅、英國詩人拜倫、俄國作家格里鮑耶陀夫、俄國詩人雷列耶夫等,肖像傳神,栩栩如生。
從普希金畫的另一些素描中,可以看到許多精巧優(yōu)雅的婦女側面像。公爵夫人葉·克·佛隆卓娃是當時非常迷人的女性之一,她的側面像常在普希金的筆下出現(xiàn)。普希金用淡淡的幾筆表現(xiàn)出美貌少婦安·彼·凱恩嫵媚的形象。他畫的年輕的卡堅卡·維里亞舍娃的肖像,仿佛是一首肖像詩,描寫出這位美麗少女的“碧藍的眼睛”和“可愛的面龐”。
在普希金的一大批手稿、札記和書籍的空白處,留下了他的許多自畫像。盡管許多畫家都曾試圖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普希金的外部形象和神情,但現(xiàn)在看來,能夠引起人們長久品味的還是詩人為自己作的自畫像。
普希金 - 普希金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第二節(jié),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chuàng)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diào)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普希金 - 普希金之死
1837年1月29日,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心臟停止了跳動。當這一不幸的消息從莫伊卡12號傳出來后,人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普希金怎么會死?但命運之神卻大大地開了一個玩笑,把年僅37歲的天才詩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召回了天國,留給人們無限的悲痛和惋惜。
在悲傷的人群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她就是普希金年輕漂亮的妻子,年僅24歲的娜達麗婭·岡察洛瓦·普希金娜。此刻,她不僅要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和打擊,同時還要承受人們對她的惡語中傷。人們責備她,甚至咒罵她,正是由于她的輕佻行為導致了普希金與丹特士的決斗,以致于丈夫死在情敵的槍口之下。
不和諧的婚姻
普希金與娜達麗婭的結合,如果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觀點,以〃郎才女貌〃的標準來衡量,可以說是天生的一對,非常般配。1830年,普希金詩人的聲譽如日中天,此時,芳齡十八的娜達麗婭猶如剛剛開放的玫瑰,鮮艷欲滴,清香誘人,人人都想采摘,普希金被她迷住了。在次之前,有多少女孩迷戀他,但沒有一位向娜達麗婭那樣使他魂不守舍。恰如中國一句俗語所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普希金雖是一位大詩人,但卻不得不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在1828年第一次求婚遭到拒絕之后,1830年他再次求婚,終于實現(xiàn)了夢想。
其實,這樁婚姻從一開始就孕育著一顆不幸的種子,。按照現(xiàn)代人的解釋,普希金與妻子之間根本就沒有共同語言。對于普希金來說,詩歌是他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是他的一切。除此之外,他一無所有。但對于娜達麗婭來說,詩歌如同乏味的公文一樣,她根本不感興趣,當然也不懂。每次,當普希金把他的新詩朗誦給她聽時,她就大喊:普希金,你的詩歌我已經(jīng)聽夠了。一次,幾個朋友來到普希金家,他們在一起朗誦普希金的新作,娜達麗婭也在場,大家問她,朗誦是不是影響她時,她客氣地說:朗誦你們的吧,反正我也不聽。可見她對詩歌的索然寡味。
結婚之后,普希金陷入了困境。身邊雖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妻子,這滿足了他的占有欲和虛榮心。但要博得這位美人的歡心并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需要大量的精力、時間和金錢。為了維持婚后的體面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貸來度日。以致于跳舞到很晚才歸來的娜達麗婭還睡在床上的時候,門口就傳來了債主們前來討債的門鈴聲。普希金欠所有人的債:木柴商人、賣牛奶的、賣面包的、修馬車的,還有自己仆人的。他欠酒帳777盧布,裁縫450盧布,欠女時裝師為娜達麗婭制作服裝的費用3364盧布,欠書商也是同樣的數(shù)目。在他結婚的頭四年里,欠債已達6萬盧布。在隨后的兩年里,不僅沒有還掉以前的債務,反而越欠越多。臨死前已達12萬盧布。債務壓得普希金抬不起頭來,應酬使他喪失了寶貴的寫作時間。他感到了精神的壓力越來越大,精神陷入了困境。普希金在給好友納肖金的信中痛苦地寫道:〃對生活的操心使我沒時間感到寂寞,我已經(jīng)沒有單身漢時的自由自在地用來寫作的時間了。我的妻子非常時髦,這一切都需要錢。而錢我只能通過寫作來獲得。而寫作需要幽靜,單獨一人……..〃但是,作為家庭主婦的娜達麗婭對這些家庭生活經(jīng)濟上的困難一點也感覺不到窘迫,她甚至一點也不關心,從不過問,繼續(xù)去享受她的奢華生活。面對這樣的妻子,普希金再次痛苦地寫道:〃您是怎樣的一位幫手和工作者呢?您的工作只是在舞會上跳跳舞,幫助男人們揮霍而已〃。可憐的普希金!
娜達麗婭雖是家庭主婦,但除了陪普希金睡覺、生孩子之外,其他職責一概不問。甚至連孩子們的教育培養(yǎng)也多半是她的二姐婭力山德拉照管。在姐妹三人中,娜達麗婭年齡最小,長得最漂亮,最早出嫁。而婭力山德拉其貌不揚,自知只能做個陪襯,因而很少出入社交場合。但是,他雖然長得不漂亮,但卻非常聰明能干,對普希金崇拜不已。她自愿替妹妹承擔了管理家庭的重擔。普希金從她那里得到了本是妻子應該給他的照顧和關心,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實現(xiàn)了部分交流。不幸的普希金!
匿名信
1836年11月4日上午,普希金收到了一個紙袋。拆開一看,里面裝著三封〃綠帽子協(xié)會〃寄給他的成員證書。證書上面這樣寫道:綠帽子最高勛章獲得者、騎士團長及騎士們會聚勛章局,在尊敬的納雷什金主席主持下,大家一致同意任命普希金為主席的助手和獎章史研究家。落款是:常務書記——波爾赫。
另外,就在同一天上午,維婭澤姆斯基、維耶爾戈爾斯基、瓦西里契科瓦等人也收到了同樣的匿名信。頓時,整個彼得堡流言蜚語聲四起,普希金成了上流社會談論的笑料,成了人們嘲笑的對象。甚至在一次晚會上,某個名叫多哥爾魯科夫的年輕人在普希金的腦后豎起了兩根手指,作羊角狀,即表示〃戴帽子〃的意思。
難道真的是有人故意陷害普希金嗎?或許吧!但俗語說得好:無風不起浪。普希金的妻子娜達麗婭到底有多美?她的魅力究竟有多大?普希金的好友索洛古博是這樣描述的:〃一生中我見過許多漂亮女人,遇到過比普希金娜更迷人的女人。但從未見過象她那樣將古典端莊的臉型與勻稱的身段如此美妙地結合在一起。高高的身材,神話般纖細的腰…….這是真正的美人。無怪乎,甚至是從最靚麗的女人中挑選出來的女人也要在她的面前黯然失色。我第一次看見她時,就神魂顛倒地愛上了她。必須承認,當時,彼得堡沒有一個年輕人不對普希金娜暗暗地戀慕著。她那燦爛的美和魔力般的名字,讓人們陶醉。我認識一些年輕人,他們非常自信地確定自己愛上了普希金娜。不僅是那些僅與普希金娜見過一面的人,還有那些根本就沒見過普希金娜的年輕人〃。從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普希金的妻子的確很漂亮,她那美麗的姿色具有無堅不摧的魅力,這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女子。
普希金在與娜達麗婭六年的婚姻中,初始如獲至寶,倍加呵護和炫耀,為取得這樣一個美人為妻感到驕傲和自豪。他憑借自己天才詩人的名聲,將自己的妻子介紹給朋友,引見給皇后和沙皇,帶進彼得堡的上流社會,進入交際圈,引起人們的一片驚嘆,人們對這一對〃郎才女貌〃的絕配贊嘆不已。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普希金愛美,其他的男人也愛美,沙皇尼古拉一世更愛美。隨著普希金帶著妻子參加的舞會越來越多,娜達麗婭的魅力越來越呈現(xiàn)出來。開始,她借著普希金的大名與達官顯貴們結識,享受著第一詩人夫人的榮譽。但不久,她那魅力的光環(huán)已經(jīng)超過了丈夫詩人的聲譽。現(xiàn)在,在各種舞會上,人們談論的話題,已不再是普希金和他的詩,而是他的妻子和她的美麗。人們喜歡她,仰慕她,熱戀她,甚至渴望得到她。在眾星捧月許多男人大獻殷勤之后,娜達麗婭已經(jīng)暈頭轉向。她開始接受所有男人獻來的殷勤,不顧在丈夫面前與他們打情罵俏。
特別是在〃英俊王子〃荷蘭公使的干兒子,法國人丹特士出現(xiàn)后,她那不檢點的行為舉止更加明顯,有時甚至達到了放肆的地步。娜達麗婭和丹特士,不知究竟是誰先愛上了誰,或許是一見鐘情。丹特士,高高的個子,一副漂亮的面孔,兩只粗野勇敢的大眼睛稍稍前凸。非常自信、活潑、幽默、快樂、機智,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伙子,與娜達麗婭同歲。在彼得堡圈子里,普希金開始也因他那活潑的性格而喜歡他,沙皇寵愛他,女人們更是愛他如掌上明珠,將他從一個人懷里搶到另一個人懷里。他在交易場上的成功與娜達麗婭不相上下,在這方面,他們倆可以說是天生的一對。丹特士利用自己是外國人的身份,及沙皇的信任和人們對他的寵愛,大膽地追逐女性,尤其是對娜達麗婭窮追不舍。而娜達麗婭也被他的青春魅力所吸引,因而對他的追求和放肆不但不加以拒絕和阻止,反而非常樂意接受,覺得很快樂。這種狀況持續(xù)了兩年之久,娜達麗婭不知分寸的舉止越來越離譜。那些與她交往甚密的好友曾試圖勸她要學聰明些,要識相些,與丹特士打情罵俏不會有好結果。但每次都聽到下面這樣的回答:我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快樂,我只是喜歡他而已。請放心,不會出什么事,今后還會與兩年來一樣。這就是1836年普希金收到匿名信時的娜達麗婭及她的表現(xiàn)。
至于娜達麗婭與沙皇尼古拉一世是否有親密關系,這很難說,但我想,僅以上所述,娜達麗婭的行為足可以使人們認為,她給普希金戴了〃綠帽子〃。
決 斗
自收到匿名信之后,普希金坐臥不安。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和妻子的榮譽,他毅然決定向丹特士發(fā)起挑戰(zhàn)——決斗。對于普希金來說,榮譽高于一切。收到普希金挑戰(zhàn)書后,丹特士的義父,荷蘭公使老格爾恩頓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意識到,義子的行為太過分了。同時,他也清楚,普希金對于俄羅斯意味著什么。決斗,無論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果,都是不愉快的。于是,他開始四方奔走,多方斡旋,以避免這一悲劇的發(fā)生。結果,安排了丹特士與娜達麗婭的大姐葉卡捷林娜結婚,并于1837年1月1日舉行了婚禮。至少從表面來看,給人們的印象是,丹特士追逐的不是娜達麗婭,而是她的姐姐葉卡捷林娜,從而給普希金收回挑戰(zhàn)書下了一個臺階,挽回了榮譽。丹特士在這樁婚姻中的確扮演了一個不幸的角色,葉卡捷林娜不但長的不漂亮,而且比他大6歲,丹特士的心理極不平衡,甚至連皇后都為他打抱不平:〃我很同情他,他這是一種寬宏,還是一種犧牲?〃
就在一場風暴看似過去,緊接著晴天之后,其實孕育著一場更大的風暴。丹特士與葉卡捷林娜結婚之后,他利用自己現(xiàn)在是姐夫的合法身份,更加大膽放肆地追起娜達麗婭來。只要那里有娜達麗婭的身影,那里就有他丹特士。他公開地挑釁地為娜達麗婭的健康干杯,邀請?zhí),大聲地說著恭維話。不僅如此,他通過別人約娜達麗婭與自己單獨約會,獨白自己的愛情,并用自殺來威脅對方接受它。在丹特士的進攻面前,娜達麗婭陷得越來越深,她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這場游戲有多危險及其嚴重的后果,他甚至不顧丈夫的禁止她參加一切年輕人的聚會的命令,依然我行我素,四處招搖,正如索非亞·卡拉姆津娜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所寫的:〃我沉重地告訴你這個發(fā)生上周三的悲劇,就在那一天,那一刻出現(xiàn)了可悲的結局,可憐的普希金,可憐的人!自從那天收到了那封卑鄙下流的匿名信之后,三個月來,他的精神上遭受了多大的打擊!就是這封匿名信,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是這個悲劇產(chǎn)生的原因……但引起決斗的具體原因,人們認為,是在上個星期六沃龍佐夫家的晚會上,當普希金看到妻子與丹特士在一起親密地談笑,跳著華爾茲時,他的憤怒達到了極限。還有這位不謹慎的女人一點也不介意星期天在麥雷爾斯基家,星期一在維亞澤姆斯基家再次與丹特士見面!〃
面對這樣〃賢惠〃的妻子和無賴的連襟,普希金縱有詩歌才華,此時也無濟于事。除了決斗,他毫無選擇了!于是,他再次發(fā)起決斗挑戰(zhàn),并確定了極其殘酷的條件:雙方射擊的距離只有十步,并且在第一次雙文都沒有射中對方之后,決斗再重新開始,直到有一方倒地為止?磥恚站┫U娴钠疵。
1837年1月27日,星期三,決斗在離彼堡不遠的黑山進行,結果出現(xiàn)了本文開頭中的局面。偉大的詩人死了,他的妻子被人們唾罵,是她害了普希金。普希金成了她美麗姿色和輕佻行為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