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徐道寧

    徐道寧

    徐道寧(XuDaoning)(1923.3.16——)生于南京,清華大學(新竹)教授,主要從事代數(shù)與數(shù)學教育的研究工作。徐道寧教授是臺灣在60年代少數(shù)幾位數(shù)學博士之一。徐道寧是國立清華大學首位女教授、數(shù)學系教授,臺灣數(shù)學教科書首位女性作者。

    徐道寧(XuDaoning)(1923.3.16——)生于南京,清華大學(新竹)教授,主要從事代數(shù)與數(shù)學教育的研究工作。徐道寧教授是臺灣在60年代少數(shù)幾位數(shù)學博士之一。徐道寧是國立清華大學首位女教授、數(shù)學系教授,臺灣數(shù)學教科書首位女性作者。徐道寧教授是Deuring的學生,1961年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取得數(shù)學博士學位后,1962年返回臺灣任教于新竹清華大學。徐教授除了在數(shù)學教育的成就外,在語言學習和教學上也很有心得。她與李新民教授等所編寫的高中教科書有十幾年幾乎為唯一的高中課本,因此對臺灣中學數(shù)學教育不僅有啟蒙的作用而且影響深遠。

    徐道寧 - 個人簡歷

    1923年3月16日在南京出生
    1935年小學畢業(yè)
    1936年進入河北省省立女師學院師中部
    1938年秋考入私立進修中學初中二年級
    1939秋考入私立渤海中學高一
    1940年秋考人北京輔仁大學附屬中學女生部
    1942年6月畢業(yè),成為木齊中學的第—屆高中畢業(yè)生之一
    1946年暑假分發(fā)入國立北平師范學院數(shù)學系五年級(實習)
    1947年11月在宜蘭市省立蘭陽女中任教
    1948年轉到臺北師大附中(當時師院附中)任教
    1952年去省立師范學院擔任助教職位
    1957年10月去Gottingen大學攻讀博士
    1961年12月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取得數(shù)學博士學位
    1962年返回臺灣任教于新竹清華大學

    徐道寧 - 早年生活

    徐道寧,原籍浙江紹興,1923年3月16日在南京出生,父親徐世大,字行健,在河海工程學院任教。由于父親工作經(jīng)常調(diào)動,其家庭曾搬到上海、杭州、天津等地。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寇侵占中國東北,華北情勢緊張,全家搬回杭州。1934年華北情勢略見好轉,全家又搬回天津。1935年小學畢業(yè),1936年進入河北省省立女師學院師中部。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fā)生.日寇侵入華北,其父徐行健已經(jīng)由當時的國際聯(lián)盟會選拔赴歐洲考察水利工程,匆匆成行,未能對家人作應變的安排。 7月28日平律失守,華北淪陷,與其母親及弟、妹等留在淪陷區(qū)。由于學校停辦,只好失學在家。1938年秋考入私立進修中學初中二年級,1939秋以同等學歷考入私立渤海中學高一,其校址在租界。當時有一些優(yōu)良教師不愿任教于偽政府下的公立學校而只教私立中學,因此私立中學的師資相當不錯。由于當時的數(shù)學名師教學負責,要求嚴格,她對數(shù)學真正感到興趣應該是從那時期開始的。

    1940年渤海中學被天津市教育局只批準成立初中部,因此高中被停辦。原有的高一、高二學生須各奔東西。1940年秋徐道寧考人北京輔仁大學附屬中學女生部,由于她木是天主教徒,很不習慣教會的生活管理方式,只好在寒假退學轉進天津木齊中學。1942年6月畢業(yè),成為木齊中學的第—屆高中畢業(yè)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前,雖然日軍占領了中國很多地方,但在天津租界地區(qū)的學校多少還有一些自由,例如英文每層期可排五堂課(輔仁附中在北京只能排兩小時英文課),木齊小學在意大利租界,而意大利當時足軸心國,所以更方便一些。

    徐道寧

    高中畢業(yè)后,由于其父徐行健由歐洲回國后直接到抗戰(zhàn)大后方,支援家庭的經(jīng)濟來源斷絕,全家靠借貸變賣及分租房屋來維持生活。當時私立燕京大學有工讀辦法,因此她希望能考上燕京大學做工讀生。可是天不從入愿,珍珠港事變爆發(fā),燕大關閉。為了解決經(jīng)濟上的困難,只好考慮“半公費”的偽“北京師范大學”。既然要投考師大,將來預備做小學名師,徐道寧想到在自己求學的過程中,只有對數(shù)學的興趣最受到教師的影響。既然覺得數(shù)學老師對中學生影響很大,因此就決定投考數(shù)學系。當時偽北師大共有三院十三系,每系各有十五個名額.十名男生五名女生,而師大男、女附中各有三名保送名額,因此只能錄取兩名女生。只有數(shù)學系及體育系主任硬不接受這個規(guī)定,1942年數(shù)學系共收了16名,男女各半!鞍牍M”的意義是住宿學生須自繳一半餐費及負擔書籍費,因此入學后,就靠家教補習工作維持。1945年8月,投向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改變了歷史,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教育當局對淪陷區(qū)大專院校的態(tài)度是對私立學校全部承認,包括學生的學籍與成績。但是對偽學校,則是令其停辦,等待接收。在校學生須經(jīng)“甄試、補習、分發(fā)”三過程。因此大學第四年在“補習班”渡過,而后在1946年暑假分發(fā)入國立北平師范學院數(shù)學系五年級(實習)。這期間擔任助理協(xié)助接收數(shù)學系及管理圖書館。由于當時時局混亂,學生經(jīng)常罷課游行,為師、生問傳遞訊息成了主要任務。

    這時臺灣光復已一年多,中學師資缺乏,常有入各處去招攬師資。1946年其父徐行健經(jīng)臺灣水利界入土邀請到臺灣參觀,他很喜愛這個地方,就應了臺灣大學的聘請。而徐道寧想為臺灣的數(shù)學教育作貢獻,也就與父親及家人一起到臺灣。這一越臺灣之行就成了不歸路。

    徐道寧 - 半工半讀

    宜蘭市省立蘭陽女中
    1947年11月徐道寧隨同父母到達臺灣,在宜蘭市省立蘭陽女中任教,教高二兩班數(shù)學。兩星期后,校長認為從北平來的入只教數(shù)學太可惜,加教一班初一國文。開始時她不曾想到國文對當時這些臺灣子弟而言仍是外國文,對學生交作文只是抄幾段課文覺得很奇怪。想通后改變方式,用直接法教外文的辦法教學,果然很有效果,后來又改教高一國文;1948年暑假在臺北父母家度假,這時其子徐宜明已經(jīng)出生,她父母希望能同在一起,幫忙照顧幼兒所以決定轉到臺北師大附中(當時師院附中)任教。在師大附中任教三班高一的平面幾何與三角兩門課程,徐道寧曾帶學生到大拇指山、植物園等地作實地測量,這種數(shù)學戶外教學堪稱創(chuàng)舉。

    北一女中
    1949年當時省立北一女中校氏江學珠拜托這時已去職的附中校長宗東亮介紹學有專長、經(jīng)驗豐富、最好是女性的數(shù)學藝師。由于那時代女生被認為不重要,不必注重升學,因此徐道寧決定為女生多做一些事,就轉到北一女任教。在北一女任教期間,她建議校方三年數(shù)學由同一個人教到底,而江校長也接受了。因此她第一年教高一平面幾何,第二年教代數(shù),第三年教解析幾何并為學生升學作課業(yè)及心理上的準備,鼓勵學生繼續(xù)深造,投考大學。當時女學生升學意愿不高,因此地對學生多加誘導,結果她任級任導師的班級高三丙班全班報考。當時全臺灣的大專院校只有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省立師范學院、省立臺南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省立臺中農(nóng)學院及行政?茖W校(這兩校后來合并成中興大學)。各校單獨招生,個別報名,日期分開。徐道寧全天陪考,加油打氣,北一女畢業(yè)生升學率從這一年開始提升。

    省立師范學院
    1951年師范學院數(shù)學系主任管公度想聘徐道寧為助教,但因與北一女校長講定教完三年,因此到1952年她才去省立師范學院擔任助教職位。在1952至1957年期間除了助教工作外,在管指導下曾為正中書局、大中書局等編寫初中幾何、任職幾何等教材。管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學者,他鼓勵講師、助教進修,親自主持書報研討會,輪流報告閱讀心得,又因得知以后德國(當時西德)可能會給獎學金,就請兼任教授開授德文,為學生及教員等尋求留德機會。1955年,“中德文化協(xié)會”代表西德國際文化交流DAAD會辦理獎學金考試,各科共有三個名額?纱肽且荒曜匀豢茖W無人上榜。1957年春徐道寧參加DAAD獎學金考試,并申請宏博(此間又譯作“洪堡”一編者注)基金會的獎學金,兩項同時獲得。

    Gottingen大學求學
    徐道寧計劃去Gottingen大學攻讀博士。當時臺灣正值白色恐怖年代,出境非常不容易,經(jīng)過重重困難終于在1957年10月20日離臺,經(jīng)香港后又飛行了三十多小時,于深夜抵達法蘭克福機場,幸有早兩年到的同學接機。Gottingen大學是英國國王喬治四世創(chuàng)建的。二次大戰(zhàn)后Gottingen在英國占領區(qū),所以全德國的大學中它最早復校。數(shù)學方面從CF.Gauss以來一脈相傳,每一講座都是全國數(shù)學最好的人選。這時純數(shù)學方面有C.L.Siegel、M.Deuring、K.Reidemeister三位講座教授,一學期后w.Maak從Mumhen請來補足另—’個缺。這種講座制度是德國一向的傳統(tǒng),一直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才因大學制度革新面有了改變。

    1957年在Gottingen大學,徐道寧跟隨Gottingen教授學習代數(shù)。除了Gottingen開的拓撲群論,她亦選了復變及書報討論等課程,這時她才了解臺灣的大學數(shù)學教育足如何地遠遠落后于世界水平。除了數(shù)學本行之外,語文也須適應。由于在哥廷根國際學生宿舍F.Nanzen Haus規(guī)定一個德國學生分配與一個外國學生住,雖然德國人有“德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文”的優(yōu)越感,但肯幫助人,因為“怎能期望外國人懂得德文呢”?在遇到外國人期期艾艾時,多半聽的人會加以補足完成對話。大學設有專開給外國學生的德文課,第一個學期徐道寧同時選了初級、中級及高級德文。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只能講德文.因此地德文進步神速。

    哥廷根數(shù)學系在每星期四下午有學術演講,多半會邀請各國著名數(shù)學家。在這情形下,她第一次認識了陳省身。1958年春Alexandrlff任客座教授,有許多其他學校學生因慕名而轉學到Gottingen。1958年秋得到管公度突然去世的消息,她心中非常悲痛,這份師恩竟然沒有報答的機會。而不幸的在1958年冬她也生病就醫(yī),住院開刀,無法繼續(xù)學業(yè)。所幸基金會的獎學金能夠延長一次,共22個月。1959年夏天獎學金期滿后正值學校中文教師出缺,應中文方面負責人邀請,教中文與日文,就此半工半讀,直到1961年夏。

    M.Deuring教授當時是Mdulfunktion方面的權威。對于所指導的學生采取放任制,給了題目后就不聞不問。1961年春季徐道寧論文完成了初稿,經(jīng)過Deuring教授嚴謹審查,一再改寫其定理文句,終于在1961年12月獲準參加博士口試。哥廷根大學理學院依規(guī)定須德國的Diplom(相當于開業(yè)資格)或Sraarsexamen(高中教師資格)才可以報考博士。由于徐道寧有臺灣省教育廳的高中教師證書,Deuring在會議中提出承認其相當于德國的Sraarsexamen
    可以報考。論文由一個九人小組審查,通過后才有資格參加口試。口試要考三項,一項是主科,另二項副科。數(shù)學方面規(guī)定在代數(shù)、幾何、分析及應用數(shù)學四項中任選其二臺為主科,另外可以再選一項作為副科。另一副科則必須選數(shù)學以外的科目。為此徐道寧連修了三個學期的熱力學。1961年12月20日她順利地以優(yōu)等成績通過口試,取得博士學位。1962她年初交出110份論文印本后正式獲得理學博士學位證書。2月底其所選德文教師資格班考試通過,取得了德文教師資格。徐道寧遠涉重洋、努力奮斗,到此算是不負此行。

    重返省立師范學院
    1962年3月18徐道寧返回副大接受師大副教授聘,開近世代數(shù)、拓撲學兩門課。近世代數(shù)用Van der Waerden第二版英譯本,拓撲學則自編講義。臺灣高等教育方面數(shù)學人才嚴重缺乏,是現(xiàn)在較年輕的一代所無法想保的。除臺大、師大有數(shù)學系外,成功大學、中興大學及淡江文理學院(現(xiàn)在的淡江大學)都已有數(shù)學系,但師資方面大多由中學教師升任。各校助教于服務一兩年后多半出國深造.一去不回。臺大數(shù)學系雖設有碩士斑,因為招生要求嚴格,到這時還沒一個畢業(yè)生。當時李新民建議清華大學代校長陳可忠在新竹成立數(shù)學研究所(碩士班)聘徐道寧協(xié)同籌辦。1963年春天招收第一屆學生,是惟一的一班春季班,以后仍是每年暑假招生。1963年夏天撤進清華新南院7號眷臺,這房子后來成了學生經(jīng)常出人聚會的地方,尤其是后來有了大學部之后。徐道寧的“門戶永遠為你們開放”的諾言,使得學生們可以自由出入她鼠這段期間除了開代數(shù)數(shù)論、拓撲、近世代數(shù)等課外,還應“教育部”中教司之邀與李新民等改訂高中數(shù)學教材,并與李新民、羅芳樣和康洪元教授合編新的高中數(shù)學教科書,由東華書局出版。

    數(shù)學帶頭人
    1964年清華大學成立大學部,斤始只有核工、數(shù)學兩系。大學部的成立對徐道寧面言就是要決定付出全力,放棄學術研究,不再常開碩士斑的課程,一意想要培育一些數(shù)學人才。大一的初等微積分,兩班合斑,八十多個學生,連同旁聽的,人數(shù)在一百以上。演習課分別上,她也親自主持。大二時開高等代數(shù)與德文,大三開近世代數(shù)。大家住在當時堪稱是“地廣人稀”的校園里,不僅課業(yè)方面,其他方面有什么問題,也會常常找她談論。每年校運,她都當數(shù)學系的領隊。

    徐道寧 - 主要著作

    1、《數(shù)學歸納法》
    新竹市:凡異出版社,民國93[2004],PureScience(自然科學)--(May2007)

    2、《推廣的主理想數(shù)定理在類數(shù)為1二次虛體中久函數(shù)表法》、《二次虛體數(shù)R(√-21)中之一例》,師大學報

    3、《三等分角問題》
    新竹市:凡異出版社,1985年

    4、《新數(shù)學》
    1966年開始在臺灣實施的四年級教科書,徐道寧教授正是四位作者之一。

    《新數(shù)學》問世是對臺灣的數(shù)學發(fā)展的一項重大的貢獻,在60年代引起不小的騷動,其程度不下于《建構數(shù)學》的爭論。

    徐道寧 - 生活點滴

    編寫《新數(shù)學》
    徐道寧教授回憶1965-1968年編寫《新數(shù)學》教科書的情形是:“白天清華、師大教書;晚上八點到翌晨八點編寫”;“教科書是邊寫邊出版,這學期寫的趕著下學期給學校上課用”,在如此緊湊的出版壓力下,此一編寫工作的辛苦和要求,恐怕用“蠟燭兩頭燒”都不足以形容。新竹清華大這有一名85歲的退休女教授徐道寧,平常喜歡小酌和運用幾何原理折紙,數(shù)學能力超強的她,還會利用數(shù)學計算彩球的折邊角度,讓人嘖嘖稱奇。

    制作彩球
    一頭白發(fā)、滿臉皺紋,坐在輪椅上的徐道寧教授,不但酒量很好,數(shù)學能力更強,她的家中放滿了自己的成品,墻壁也貼滿了作品,但她最沾沾自喜是她運用數(shù)學原理所設計來的大彩球。

    徐道寧說:“這些點都在同一個球面上,這個我算了好幾天才算出來!彼龑(shù)學中的幾何原理運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拿出兩條簡單的中國結,綁在兩名觀眾的手上。

    徐道寧說:“松松的不分傷到手,可是解不開!贝蠡锩Φ氖置δ_亂,費了好一番功夫還是解不開;最后,她用手解開其中一條中國結,終于解開了。

    由于超強的數(shù)學能力,前往拜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徐道寧說,她每天就是靠著不停的思考,將運用數(shù)學原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樣就能保持青春不老。

    徐道寧 - 處世原則

    堅持男女平等原則
    徐道寧由于戰(zhàn)爭的關系,在天津上高中時失去家庭的經(jīng)濟支援,靠家教完成學業(yè),也因此,徐道寧選擇了公費的北平師范大學。

    在徐道寧讀高一時,男女合校不合班,國文老師是女性,同時教授男女班,這位女老師說:她之所以會對男生要求高一些或較嚴格,是因為男生將來要為社會或國家服務;地女同學她就不會太苛求,因為她們反正將來要結婚嫁人的。徐道寧當時即地這樣的言論表示大為不解。徐道寧表示選擇離開附中到北一女中任教,其中很重要的理由之一是──對女子教育的使命感。在她的教授生涯中,堅持給予女學生與男學生在數(shù)學的學習上,一樣的關注和相同的要求。她不不贊同,對女學生放寬要求或給予特別考量,只因為她們是女性。她認為只有嚴肅地看待女生的學習,才是平等對待女性的表現(xiàn)。

    “事業(yè)女性(也)是最重要的”,徐道寧在六十年代就告訴她的學生。

    孜孜不倦,終身學習
    徐道寧教授認為學習是件樂事,她的一生在不斷地學習中度過。

    除了數(shù)學,徐道寧還學習了德文、英文、法文而且都有一定的造詣。退休后,徐道寧也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她主動學習手工制品,并成為“彩球高手”。

    徐道寧 - 學子成就

    由于徐道寧的愛心,豪邁鼓勵許多大學部學生努力向上。有許多人在學術上很有成就,如哈佛大學Coputer Science的孔樣重院士(1968級),Mtchpn state加數(shù)學系的李天巖(1968級),中研院(臺北)統(tǒng)計所的魏慶榮(1971級)、熊昭(1972級),uc bAeIey統(tǒng)計所的鄭清水(1971級),德州農(nóng)工大學數(shù)學系的陳鞏(1972級),清大統(tǒng)計所趙蓮菊(1973級),美國聯(lián)邦毒物研究所陳章榮(1970級),JohnHopkins的梁展義(1972級)。清華大學部畢業(yè)生在資訊、工商業(yè)界也有很多杰出入才,如資策會執(zhí)行長林逢慶(1970級),IBM亞州總監(jiān)劉力行(1970級),安泰人壽總經(jīng)理石寶忠(1969級),精算學會會長羅文浩(1972級),光華投資副總裁李建福(1970級),前“行政院”主計長韋端(1971級),等等。

    徐道寧 - 世人評價

    雖然徐道寧的一生談不到在數(shù)學研究上有所成就,但是她關心學生,專注于臺灣高等數(shù)學人才的培育,時間已證明了她的重要貢獻,她是一位偉大的數(shù)學教育家。

    徐道寧 - 相關詞條

    斯力更

    孫澤瀛

    王壽仁

    王選

    吳祖基

    朱福祖

    徐賢修

    余介石



    徐道寧 - 參考資料

    [1] 華東教學教育網(wǎng) http://menet.math.ecnu.edu.cn/shuxuejia/mathematician/xudaoning.htm

    名人推薦
    • 史豐收
      史豐收(1956年2月23日--2009年9月29日),男,陜西省大荔縣兩宜鎮(zhèn)人。史豐收速算法發(fā)明人。
    • 森重文
      森重文(1951年2月23日-)是日本數(shù)學家,專門是代數(shù)幾何和雙有理幾何,因三維代數(shù)簇的分類而著名,被代數(shù)幾何學家稱作森重文綱領。他於1990年獲得...
    • 陶哲軒
      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是家中的長子,華裔數(shù)學家,任教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shù)學系,是澳大利亞唯一榮獲數(shù)學...
    • 希爾伯特
      德國數(shù)學家。1862年1月23日生于柯尼斯堡(今屬立陶宛),1943年2月14日卒于格丁根。他1880年入柯尼斯堡大學,1885年獲博士學位,1892年任該校副教...
    • 項武義
      出生于浙江省樂清縣大荊區(qū)智仁鄉(xiāng)(今樂清市智仁鄉(xiāng)上岙村),著名數(shù)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項武忠胞弟。
    • 伊薩克·巴羅
      伊薩克·巴羅IsaacBarrow(1630年10月生于倫敦,1677年5月4日卒于倫敦)是英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1643年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48年獲學士學位,1...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