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道光

    道光

    道光,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原名綿寧,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guān)以來第六位皇帝,年號“道光”。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生于擷芳殿,為清仁宗嘉慶帝的次子,母為孝淑;屎笙菜。在位30年(1820-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崩于圓明園,終年67歲。葬于河北易縣清西陵的慕陵。廟號宣宗。謚號:效天符運(yùn)立中體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1841年7月28日,道光皇帝諭令沿海各省撤兵。

    道光 - 個人檔案

    年號:道光

    出生: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

    出生地:北京皇宮擷芳殿之中所

    封爵:智親王

    屬相:虎

    道光

    父親:愛新覺羅·顒琰(即嘉慶帝)

    母親:喜塔拉氏,孝淑;屎

    排行:嘉慶帝第二子

    初婚:13歲

    原配:鈕祜祿氏

    配偶:皇后4人,皇貴妃1人、貴妃3人、妃4人、嬪2人、貴人2人等等

    子女:9子,10女

    即位時間: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1820年10月3日)

    即位年齡:39歲

    在位年數(shù):30年

    卒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

    享年:69歲

    死亡地:圓明園慎德堂

    廟號:宣宗

    謚號:效天符運(yùn)立中體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陵寢:慕陵

    繼位人:愛新覺羅·奕詝(即咸豐帝)

    最得意:林清事件鳴槍震敵

    最失意:鴉片戰(zhàn)爭失敗

    最痛心:簽訂《南京條約》

    最擅長:節(jié)儉

    道光 - 個人簡介

    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綿寧,后改為旻寧,滿族。嘉慶病死后繼位,是清入關(guān)后的第六個皇帝,在位30年。病死,終年69歲,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道光帝旻寧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擷芳殿,母喜塔拉氏孝淑;屎。(嘉慶即位,冊喜塔拉氏為皇后。)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帝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后,他于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道光”。  

    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雖然嘉慶皇帝很早就決定傳位給旻寧,但嘉慶十八年發(fā)生的一件事,更堅定了他的決心。當(dāng)時反清復(fù)明的組織天理教在京畿非;钴S,一部分義軍準(zhǔn)備趁嘉慶皇帝出宮之際,拿下北京,他們的主攻目標(biāo)是紫禁城,而且已經(jīng)買通了幾個太監(jiān)做內(nèi)應(yīng),義軍按計劃混入城中,準(zhǔn)備從東,西華門沖入紫禁城。但東華門的義軍過早暴露了身份,不得已總攻提前開始。義軍在太監(jiān)的帶領(lǐng)下迅速沖進(jìn)了宮中,此時嘉慶皇帝正在避暑山莊,宮內(nèi)一切由旻寧掌管,正在乾清宮上書房讀書的旻寧得到報告后,帶著另兩位親王沖了出去,當(dāng)時內(nèi)宮的大門已經(jīng)關(guān)上,但還是有幾個義軍爬上了墻頭。綿寧用鳥槍當(dāng)場射殺了兩個義軍,其中一個因為找不到彈藥,把黃金做的紐扣給扯下來當(dāng)炮彈。這時清軍援兵到了,沖進(jìn)紫禁城的義軍被全部殺害。由于綿寧的行動,保住了內(nèi)宮女眷沒有受到傷害。事后,得到了嘉慶皇帝的贊許,并封他為智親王,旻寧嗣皇帝的位子也就更加穩(wěn)固了。

    道光 - 概述

    道光即位之初,中國正面臨最嚴(yán)重的內(nèi)外危機(jī)。清王朝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史稱“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現(xiàn)在吏治腐敗,武備張弛,國庫空虛,民眾反清斗爭頻頻;在外,西方列強(qiáng)勢力東侵,鴉片荼毒國民。道光頗想有一番作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圖中興。他雖然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以儉德著稱。但內(nèi)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yùn),禁煙等均無起色。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

    道光處于歷史轉(zhuǎn)折的關(guān)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使他寢食不安。最后下決心嚴(yán)厲禁煙,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林則徐將收繳的鴉片,共19179 箱、2119 袋,總計2376254斤,在虎門當(dāng)眾銷毀。是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銷毒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   
    虎門銷煙也引發(fā)了中英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英國遠(yuǎn)征軍到達(dá)中國海面,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爭伊始,驕傲自大的道光認(rèn)為英軍不堪一擊,但隨著戰(zhàn)事的發(fā)展,英軍圍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大為震驚,忙派琦善等人與英軍談判。最后對外妥協(xié),將林則徐、鄧廷楨、楊芳等主戰(zhàn)派查辦,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人,重新開放廣州。然而,英軍并不滿足于此,他們繼續(xù)對虎門、寧波、廈門等地進(jìn)行攻擊,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吳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與英國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guī)定: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英國共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等等。此后,清政府又與法美等國簽定了中法《黃埔條約》和中美《望夏條約》,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內(nèi)外交迫中憂愁成疾。開始還勉強(qiáng)支撐著臨朝辦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沒有康復(fù)希望,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大臣載恒、端華、僧格林沁,軍機(jī)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內(nèi)務(wù)府大臣文慶等進(jìn)宮,命令他們隨同總管太監(jiān)從正大光明匾額后取下錦合,宣讀詔書,詔書上只有皇四子奕濘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圓明園慎德堂內(nèi)。

    道光 - 大事記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綿寧在擷芳殿出生。

    嘉慶元年,以鈕祜祿氏為嫡福晉。

    嘉慶十八年九月,封為智親王。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仁宗去世,綿寧繼位,更名旻寧。

    道光十八年閏四月,黃爵滋奏請“將內(nèi)地吸食鴉片者俱罪死”。十一月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虎門銷煙開始。

    道光二十年五月二十九日,英艦封鎖廣州珠江口,鴉片戰(zhàn)爭正式開始。英艦北上,六月攻陷浙江定海,七月抵達(dá)天津附近,其后返回廣東。九月林則徐被革職。琦善與英方全權(quán)代表義律商議和約,十二月義律單方面公布《穿鼻草約》。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英軍占領(lǐng)香港。道光帝不承認(rèn)《穿鼻草約》,二月琦善被革職,押京審理。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英軍兵臨南京,清廷同意議和,《南京條約》立。

    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立。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正式解除對天主教的禁令。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在圓明園去世。

    道光 - 統(tǒng)治敗筆

    禁煙不成

    嘉慶忍了老乾隆和權(quán)臣和珅好些年,一上臺就趕緊下令嚴(yán)禁鴉片(嘉慶元年1796),禁令是一道道頒布下去了,鴉片貿(mào)易卻是一天天地繁榮起來了,東印度公司的工作報告里說:滿洲政府禁煙令,“不過官樣文章”,官員們“長久以來縱容鴉片私運(yùn)以為發(fā)財機(jī)會”,所以“產(chǎn)品銷路繼續(xù)增長,毫無疑問!钡拦饨影嗪蟊疽渤錆M自信肯定比他爸爸強(qiáng)的,道光元年就下令重申嚴(yán)禁海關(guān)偷漏鴉片貿(mào)易,命令滿族貴族阮元、達(dá)三(就是皇帝欽派去廣東揩油的海關(guān)監(jiān)督,)狠抓落實,結(jié)果這倆官油子只回答他八字方針:暫事羈縻,徐圖驅(qū)逐。就是說,不急不急慢慢來,先不要激化矛盾。

    為什么要羈縻,要徐圖呢?因為一大串的官僚利益滿洲貴族利益拴在鴉片上,哪里能急呢?一拖就拖到了道光十一年,皇帝急了,再下嚴(yán)旨,于是廣東官員和滿族特派員想出了應(yīng)對之策:與洋船約定,每運(yùn)入一萬箱就必須要送數(shù)百箱給水師報功,嚴(yán)禁的結(jié)果是廣東水師副將反而以軍功升官成了總兵,“賞戴孔雀翎”。

    到了道光十八年,禁煙十八年的道光看到的現(xiàn)狀是:京官吸鴉片的,十之一二,外官不過十之二三,官員身邊幕僚隨從是十之五六,到普通吏胥則不可計數(shù),從身份上講,滿蒙王公貴族到宮廷太監(jiān)、護(hù)衛(wèi),還有軍隊士兵都有,從地域上講,早已經(jīng)深入內(nèi)地,山陜甘肅商人到天津銷貨后,是肯定要帶鴉片回去販賣的,利潤是萬惡之源啊。

    摳門,吝財

    林則徐大刀闊斧逼迫義律交出鴉片的時候承諾一箱鴉片可以給英商五斤茶葉補(bǔ)償,結(jié)果最終總共收繳鴉片20200箱,價值800萬兩白銀,道光頓時覺得心疼,也不答復(fù),林則徐只好和鄧廷楨等上奏說:所需茶葉十余萬斤,應(yīng)由臣等捐辦,不敢開銷。意思就是不會占用皇帝派到海關(guān)揩油得來的收益,道光這才放了心,馬上批復(fù):照所議辦理!同時道光覺得拖延近20年的難題解決得如此輕松順利,(實際上此時英國議會已決定發(fā)兵)頓時對所謂大英帝國滿心地瞧不起,除了前線的鄧、林等人,整個朝廷沒有人去想去準(zhǔn)備因禁煙而可能導(dǎo)致的戰(zhàn)爭后果,道光只是興沖沖地夸獎?wù)f:卿等忠君愛國皎然于域中化外矣,所辦可嘉之至。

    但是歸根結(jié)底,道光不是真的反毒英雄,他在乎的只是林則徐嚇唬他的事實:白銀外流軍事糜爛……所以虎門的熱乎勁過去之后,穆彰阿為首的鴉片既得利益者給林鄧扎針就開始有效果了。挖墻角是朝廷大臣最擅長的,意志不堅的道光同時兼?zhèn)浜康奶卣,他聽信朝臣建議下令不許收繳煙民的煙具,接著在頒布的禁煙令中規(guī)定對鴉片吸食者只能由官方調(diào)查不許“檢舉揭發(fā)”,無疑這是對官僚集團(tuán)中的鴉片吸食者的最好保護(hù)。結(jié)果,大清國的早朝列會,頗似一伙衣衫襤褸的乞丐們在那里開會,好像在討論丐幫幫內(nèi)大事似的。這群乞丐的頭領(lǐng)幫主,自然非道光帝莫數(shù)了。最后,連道光自己看著都覺得不太體面,有礙龍庭觀瞻,便龍顏震怒,狠狠地訓(xùn)斥了那些穿補(bǔ)丁朝服來上朝的大臣們一番。泱泱大國的一國之君的皇帝威儀,到了道光帝這里已蕩然無存,喪失殆盡;

    昏庸無能,治國御敵無方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

    禁煙有功的林則徐被發(fā)配新疆,而貪生怕死的滿洲貴族琦善、奕山等人卻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當(dāng)?shù)谝淮硒f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軍炮艦一路北上,攻陷大沽口炮臺,四千英兵攻占天津衛(wèi)后,這位朝令夕改的道光皇帝,卻駭破了膽,六神無主,倉皇失措,匆匆命大臣與洋人議和,匆匆簽署了割讓香港、賠款幾千萬兩白銀的南京條約。香港雖為彈丸之地,但也比道光龍袍上的補(bǔ)丁,不知要大幾千萬倍,那畢竟是老祖宗開創(chuàng)出來江山社稷,是大清國的一片疆土。 

    道光 - 平定張格爾叛亂

    道光六年(1826)六月,乾隆年間處死的大和卓波羅尼敦的孫子張格爾利用南疆維吾爾族人民對清朝參贊大臣靜斌殘暴壓迫的不滿情緒及其宗教影響,糾集安集延、布魯特兵500多人在英國的支持下侵入新疆,煽動叛亂,糾集起數(shù)萬人攻占了喀什噶爾(今喀什)、英吉沙爾、葉爾羌(今莎車)、和闐4城,企圖復(fù)辟和卓家族統(tǒng)治。道光皇帝調(diào)集吉林、黑龍江、陜西、甘肅、四川清軍3萬余人以揚(yáng)威將軍長齡、陜甘總督楊遇春、山東巡撫武阿隆、甘肅提督楊芳為統(tǒng)帥入疆平叛,在新疆人民的幫助下終于在七年三月?lián)魯埜駹,收?fù)四城,并于年末誘執(zhí)張格爾,押赴北京,在午門舉行獻(xiàn)俘儀式,道光下令將其寸磔喂狗。

     

    平定張格爾叛亂這對于維護(hù)國家的統(tǒng)一和領(lǐng)土完整與西北邊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義,這是道光帝一生最大的功績。

    道光 - 小改小革

    道光帝還搞了點改革

     

    第一是漕糧海運(yùn)。過去從兩江(江西、江南兩省。江南省包括現(xiàn)今江蘇和安徽)、湖廣等地征來的漕糧(田賦中運(yùn)送京師、通州部分)都是從大運(yùn)河運(yùn)到目的地,漕運(yùn)官員經(jīng)常利用手中的職務(wù)之便中飽私囊。加上運(yùn)河受水患破壞經(jīng)常遭到阻礙,運(yùn)費(fèi)又高。戶部尚書英和建言海運(yùn)便利。海運(yùn)曾行于元代至明代永樂間。道光帝將此建議交給有漕糧的省討論,兩江總督琦善、安徽巡撫陶澍請求把蘇州、鎮(zhèn)江、太倉四府一州之粟全部海運(yùn)。道光帝立即接受了他們的建議,由江蘇布政使賀長齡赴?谕胤焦僖坏拦蜕檀謨纱芜\(yùn)走。安徽、江西、湖廣離?谳^遠(yuǎn),仍然河運(yùn)。為杜絕經(jīng)紀(jì)人的需索、無端阻留、刁難,道光帝還下令在上海設(shè)海運(yùn)總局,令理藩院尚書穆彰阿會同倉場侍郎駐天津驗收。六年春夏第一次海運(yùn)漕糧成功,900只船運(yùn)輸漕糧160余萬石。這種運(yùn)法只堅持到光緒二十六年!岸吣暌载斢脜T乏,諭自本年始直省河運(yùn)、海運(yùn)一律改征折色!彼^折色是所征田糧折價征銀紗布帛。

     

    第二是將綱鹽法改為票鹽法。清朝鹽政向來采用明朝綱鹽法。這種辦法,由固定的鹽商憑鹽引行銷綱鹽,而鹽引完全為鹽商壟斷。鹽商壟斷鹽業(yè),又須維持龐大的銷鹽機(jī)構(gòu),導(dǎo)致鹽價提高,引起銷售困難。不照章納稅的私鹽泛濫,鹽引滯銷,鹽稅減少,鹽商遭受打擊,綱鹽法難以存在下去。包世臣提出以票代綱,允許私販經(jīng)銷的主張。道光帝支持陶澍于十一年推廣這種任何人只要納稅,都可以領(lǐng)票運(yùn)銷食鹽制度,打破了食鹽運(yùn)銷的壟斷,降低鹽價,促進(jìn)了鹽的銷售,增加了鹽稅,剝奪了官員利用鹽政營私的途徑。   

     

    第三是打破了乾隆中葉以來的封礦政策,允許礦藏開采。乾隆中葉,乾隆帝害怕開礦會引起鬧事,采取了封礦政策。道光朝后期道光帝提出任由老百姓自由開采政策,對開發(fā)資源,提高人民生活起了積極作用。

     

    道光帝對于吏治整頓也有所行動。嘉道時期,官吏貪污之道除漕運(yùn)和鹽政外就是河防。為堵塞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道光帝要求禁止河工費(fèi)讓過往的官員、貢生、監(jiān)生染指。這年四月,他還處分了一批貪污的河工官員。

     

    道光帝與嘉慶帝一樣都算是因循守舊的帝王,但道光帝畢竟比嘉慶帝多點改革精神。這里不妨舉個小例子。《康熙字典》,恭維者說無一錯誤,直到乾隆王錫侯在《字貫》指出一部分,但慘遭文字獄。嘉慶一朝都是維護(hù)包庇。但道光七年,道光帝就沖破傳統(tǒng)觀念,讓王引之作《字典考證》20卷,糾正它的錯誤。


    道光 - 提倡節(jié)儉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號稱“富有四!保鴵硎篱g富貴榮華?墒,以皇帝的身份崇尚節(jié)儉,并且畢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他不僅把節(jié)儉看成是人生的樂趣和目標(biāo),并以此作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標(biāo)準(zhǔn)。

    但是,史學(xué)家們評論道光帝的節(jié)儉時,往往帶有一些揶揄的色彩。那么,道光帝的節(jié)儉為何沒有為他留下美名,卻被人取笑為摳門、吝嗇呢?作為一國之君,他究竟能儉樸到什么程度?道光帝這種過度的節(jié)儉,是天性使然還是別有用意呢?

    天子摳門,舉世無雙

    在中國歷史上,天子號稱“富有四!,以天子之尊崇尚節(jié)儉,而且畢其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稱首屈一指。這位自幼生長于揮金如土的乾隆盛世的君主能做到這樣,實在難得。

    但是,史學(xué)家論起道光皇帝的節(jié)儉,往往帶有些揶揄的色彩。因為他節(jié)儉得過分了——該省的一定要省,不該省的也必須省,這就超出了節(jié)儉的范疇,顯得吝嗇了。所以,說他“摳門兒”好像并不過分。

    道光帝的節(jié)儉,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了。那是嘉慶二十三年(公歷1818年)的九月,道光隨父親嘉慶皇帝前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陽祭奠先祖。晚上就住在沈陽故宮里,雖說是宮廷,但實際上相當(dāng)局促簡陋,不要說無法與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就是山西晉商的王家大院,也不知比沈陽故宮闊氣多少倍。

    嘉慶皇帝特意把道光領(lǐng)到了清寧宮東暖閣,又叫人從倉庫里拿來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已經(jīng)沒人會用的糠燈、牛皮制成的蠢笨的烏拉、不施油彩、不加雕琢的拐杖?粗@些簡陋的物品,聽著父皇的講解,回想著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立志要節(jié)儉律己。

    道光皇帝厲行節(jié)儉,內(nèi)務(wù)府陽奉陰違,所以,一提起內(nèi)務(wù)府就頭疼。收下了各省送來的“孝敬”,道光帝感覺這終究不是個辦法,于是,折中辦理,刪改則例,減少貢品數(shù)量、種類,如屬于奢侈性享受的貢品就徹底禁止孝敬,其他貢獻(xiàn)的品種和數(shù)量也有所減少,并強(qiáng)調(diào)按此落實,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減。比如,規(guī)定遼陽的香水梨以后每年進(jìn)二百個。盛京官員跟皇上說:皇家那么多人口,這二百個梨哪里夠吃?道光帝說:不吃,留著上供用,二百個足夠了!

    因為削減了貢品,而道光帝又將宮廷每年經(jīng)費(fèi)降到二十萬兩。事實上,偌大一個宮廷每年最少需要四十萬兩才能支應(yīng)得開,于是宮廷生活艱難起來。

    道光皇帝帶頭過緊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bǔ)丁再穿!稘M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么叫“三浣”?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別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個月,可見,他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衣服不多。又規(guī)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jié)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多虧皇后是個賢內(nèi)助,苦苦支應(yīng),仍感入不敷出,想了很多辦法,平衡多方利益,協(xié)調(diào)各面關(guān)系,才把皇家的日子對付著過下去。

    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惠十分滿意,逢皇后生日,決定為皇后祝壽。滿朝親貴重臣獻(xiàn)上壽禮,拜完壽,自然留下赴宴。眾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御宴將是何等排場,不料開宴才見一人一碗打鹵面,后來聽說,為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兩頭豬。而皇后更是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guī)定:萬壽節(jié)(皇帝生日)、皇后千秋節(jié)(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節(jié))、冬至的慶賀禮儀筵宴停止舉行,這回算是破了例了。

    生活節(jié)儉,治國吝嗇

    道光的節(jié)儉也體現(xiàn)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

    道光十一年(公歷1831年)夏,道光帝曾經(jīng)作《御制慎德堂記》,他告誡皇子皇孫祖宗創(chuàng)業(yè)不易,切勿“視富貴為己所應(yīng)有”,應(yīng)該做到“飲食勿尚珍異,冠裳勿求華美,耳目勿為物欲所誘,居處勿為淫巧所惑……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一絲一粟,皆出于民脂民膏,思及此,又豈容逞欲妄為哉”。

    光之意是:不要把富貴看成是受之無愧的,吃飯不要追求山珍海味,穿衣戴帽不要追求華美時髦,耳目不要被視聽享樂所引誘,居住不要被豪華氣派所迷惑。不要做那些無益的事情,不要把那些罕見的東西看得很珍貴,一絲一粟,都是百姓的血汗,想到這一點,怎么能任意揮霍呢?一個萬乘之尊的封建帝王能認(rèn)識到這點實屬不易。

    道光皇帝的“節(jié)儉”對官場奢靡的風(fēng)氣沒有多大影響,那么,其“節(jié)儉”影響了他的兒孫嗎?試看咸豐縱情于聲色,兒媳慈禧大興土木的生活就可知,其影響力是多么不值一提。這對道光帝的節(jié)儉形成了相當(dāng)辛辣的諷刺!

    那么,道光帝的“節(jié)儉”有助于解決國家的經(jīng)濟(jì)危機(jī)嗎?盡管道光皇帝為國家節(jié)省了一些經(jīng)費(fèi),卻無助于經(jīng)濟(jì)危機(jī)的解決,財政狀況也未見徹底好轉(zhuǎn),反而每況愈下。以至有的大臣發(fā)出了這樣的質(zhì)問:為什么乾隆朝揮金如土而國庫充盈,如今日日節(jié)儉卻民生罕裕,“豈愈奢則愈豐,愈儉則愈吝耶”?這個疑問何嘗不同樣困擾著道光帝呢?傊,作為一國之君,不去大刀闊斧地開源興利,而在一飯一衣上錙銖必較,這就不是節(jié)儉,而是舍本逐末的摳門兒、吝嗇了。

    道光 - 逸事介紹

    道光帝在繼位之前,其騎射武功在嘉慶帝諸子里相當(dāng)聞名,亦習(xí)得一手好槍法。嘉慶年間,天理教林清起義時,一度攻入紫禁城內(nèi)部,道光帝這時表現(xiàn)出了大將之風(fēng),手執(zhí)槍械斃數(shù)敵,并坐鎮(zhèn)有方,使得攻入宮中的教徒潰散被敗。道光帝因此被封為智親王,所執(zhí)的御槍也被封為“威烈”。

    在道光皇帝所撰《養(yǎng)正書屋全集》的《賜香雪梨恭記》這篇文章里,證實道光皇帝在即位之前曾經(jīng)吸食過鴉片。該文記云:“新韶多暇,獨坐小齋,復(fù)值新雪初晴,園林風(fēng)日佳麗,日惟研朱讀史,外無所事,倦則命仆炊煙管吸之再三,頓覺心神清朗,耳目怡然。昔人謂之酒有全德,我今稱煙曰‘如意’嘻!”可見道光皇帝對鴉片煙的好處甚至壞處都有所體驗,日后他為了鴉片的毒害而與英國開戰(zhàn),這段吸食鴉片的經(jīng)驗應(yīng)該與道光皇帝的決定有些關(guān)系。

    道光 - 慕陵介紹

    慕陵是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的陵寢,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處的龍泉峪。道光在位30年(1820—1850年)。與道光合葬的是孝穆成皇后、孝全成皇后。道光是一個提倡節(jié)儉的皇帝,據(jù)說他曾穿著打著補(bǔ)丁的褲子上朝。所穿的衣服,不經(jīng)三次洗滌不更換。

    慕陵在清東西兩陵區(qū)中,規(guī)制比較特殊,基本上不遵從祖陵制度,簡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規(guī)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規(guī)模最小的一座,沒有方城和明樓。隆恩殿面闊由五間改為三間,殿內(nèi)裝飾不施彩畫,月臺的規(guī)制也比前代簡單。地宮之上只有石圈。這也許是和道光皇帝提倡節(jié)儉有關(guān)。

    道光陵最初選在東陵,后因發(fā)現(xiàn)地宮浸水,便改在西陵重建。道光認(rèn)為,地宮浸水,可能是群龍鉆穴,龍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龍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會在地宮里吐水了。于是便在西陵中用金絲楠木雕成許許多多的龍,布滿天花藻井,造成「萬龍聚會,龍口噴香」的氣勢。因此慕陵的隆恩殿別具一格,不僅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內(nèi)都有龍,而且梁枋、雀替,全是楠木雕成的游龍和蟠龍,表面都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云吐霧。殿門一開,楠木香氣便會撲鼻而來。

    道光 - 歷史評價

    一位勤政節(jié)儉的皇帝,卻鮮有作為。一個看似平庸的王朝,卻成為中國歷史的“分水嶺”。 作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絕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湮沒無聞,但作為鴉片戰(zhàn)爭的頭號當(dāng)事人,卻成為后世無法回避并屢屢提及的人物。  

     

    在鴉片戰(zhàn)爭前的二十年間,他力圖繼承嘉慶帝的遺志,勤政圖治,克勤克儉;他也曾戡定西陲,嚴(yán)禁鴉片流毒,以重現(xiàn)盛世的輝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慮猶豫、反復(fù)無常,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他的治國之舉成效甚微。

     

    他在禁煙時,嚴(yán)禁與馳禁猶豫搖擺;他在戰(zhàn)爭時,主戰(zhàn)與主和反復(fù)無常;他在用人時,任賢與任奸功罪倒衡。戰(zhàn)爭失敗后,他茍安姑息,得過且過。   

     

    鴉片戰(zhàn)爭失敗、喪權(quán)辱國《南京條約》的簽訂,歷史責(zé)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應(yīng)當(dāng)釘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讓那些喪權(quán)辱國、割地賠款者鑒。

    道光 - 相關(guān)介紹

    道光是滿清入關(guān)后的第六個皇帝,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很引人注目的,小時候,在木蘭秋狝,以獵獲最多,深受祖父乾隆的嘉許,稱他是:“不墜滿洲家風(fēng)”,成年后,就是嘉慶18年,李文成、林清領(lǐng)導(dǎo)的天理教大起義,林清率一部人馬進(jìn)攻紫禁城,史稱“禁門之變”。

    那時候,負(fù)責(zé)守護(hù)內(nèi)廷的御前大臣和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像莊親王綿課、成親王永瑆這些人都早已嚇傻了,再加上還有高、劉等幾位太監(jiān)作內(nèi)應(yīng),宮內(nèi)亂作一團(tuán),這時,也只有身為皇子的綿寧(就是道光)也還算鎮(zhèn)靜,開槍擊斃一人,傷一人,義軍這才被后續(xù)趕來的清軍殺散,嘉慶從熱河趕回來,先下罪己詔,后封綿寧為和碩智親王,賞食親王雙俸。此后,秘密立儲的時候就把綿寧的名字寫在了里邊,嘉慶死前,綿寧被正式確立為皇太子,奉遺詔即位。   

    道光本人的才具是很一般的,這也就是他一生勤政卻政治日荒的原因,他的曾祖父雍正在《朱批諭旨》中曾寫道:朝廷用人乃頭等大事,其余皆為枝葉耳.可是,道光在用人方面卻是十足的失敗。他最信任的兩個宰輔,一個是曹振鏞,一個是穆彰阿,老曹是主張“多磕頭少說話”的第一人,老穆則貪得無厭。兩人上下其手,把道光蒙蔽其中,道光原來很喜歡封疆大吏中的陶澍和阮元,就和老曹提起,老曹其人最怕有能人超越自己,于是,他就說:“兩江離了陶某,恐怕漕運(yùn)無人可及。”道光一生做的很有點聲色的事情就是海運(yùn)漕糧,結(jié)果,陶澍內(nèi)調(diào)一事泡湯。再有,阮元,老曹說阮元這個人很能干,他的書法寫的更好,道光平生最恨督撫、大臣不務(wù)正業(yè),他認(rèn)為,凡是官員要是多在其他地方用心,那么,本業(yè)一定干不好,話是對的,但是,矯枉過正就失之公平了,老曹一這樣說,阮元終生再未進(jìn)階!曹振鏞這個人是滿清軟刀子殺人最到家的一位,可是,道光對他推心置腹、信任有加。有一次,道光對老曹說他很苦惱一些大臣的奏折,總是喋喋不休,說個沒完,老曹于是就教道光專心挑奏折中的一些小毛病,給其以狠狠的訓(xùn)斥,這樣,臣下必然戰(zhàn)栗不堪,以后就不會洋洋灑灑萬言了,道光立刻照做,果然,下面膽戰(zhàn)心驚,不敢輕易上書言事了。這種“導(dǎo)君以昏”的作法居然被道光視作至寶,其人的本事也就不難了然了!  

    平心而論,道光是清代最為節(jié)儉、清素的皇帝,其人對奢侈嗤之以鼻,且大力整飭,他想吃冰糖肘子,一問御膳房,竟然要五十兩銀子,于是作罷。他問老曹的朝服是多少錢補(bǔ)的,老曹說是7錢銀子,道光頓時感嘆說自己的褲子補(bǔ)丁花了四十兩銀子,一定是內(nèi)務(wù)府的人搗鬼。這比起他的祖父乾隆真不知強(qiáng)出多少!然而,1842年《南京條約》一次就賠償英國人2100萬,這又夠吃多少回冰糖肘子的呢?

    《清宮補(bǔ)聞》中記載:道光在簽署《南京條約》之前的晚上,徹夜不眠,繞殿逡巡,不停的拍案嘆息,等上諭發(fā)下后,他連連流淚,說是對不起祖宗。他希望他的繼任能夠為他雪恥。

    哪知道,他的兒子咸豐連北京城都丟了。左宗棠在出仕之前就說過:曹相國當(dāng)政,滿滿清能好嗎?道光的陵寢在修建過程中發(fā)生漏水,這在當(dāng)時來看是絕對不吉利的事,也是滿清氣數(shù)將盡的一個外證吧。滿清中衰,乾隆是始作俑者,道光是光大者,此為定評。

    道光 - 道光帝后宮年表

    嘉慶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冊封戶部尚書世襲一等子布彥達(dá)賁之女鈕祜祿氏為皇子福晉,奉旨成婚。

    嘉慶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 福晉鈕祜祿氏薨。四月二十一日 三品卿銜成文之女官女子那拉氏生皇長子奕緯,特賜封為皇子側(cè)福晉。十月十六日 冊封杭州將軍三等承恩公舒明阿之女佟佳氏為皇子繼福晉。十二月十八日 奉旨再婚。

    道光十八年七月初三 繼福晉佟佳氏生皇長女。

    嘉慶十九年三月初一 冊封繼福晉佟佳氏為智親王繼福晉。五月二十一日 追封福晉鈕祜祿氏為智親王福晉。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皇二子綿寧繼皇帝位。九月初五 冊立繼福晉佟佳氏為皇后;冊封側(cè)福晉那拉氏為和嬪;側(cè)福晉富察氏為恬嬪;賜封格格趙氏為平貴人;格格孫氏為定貴人。十二日追封福晉鈕祜祿氏為皇后。十月初二 冊謚皇后鈕祜祿氏為孝穆皇后。

    道光元年六月十二日 行孝穆皇后冊謚禮。

    道光二年四月以后 冊封二等侍衛(wèi)、世襲二等男頤齡之女鈕祜祿氏為全嬪;賜封郎中久福之女鈕祜祿氏為祥貴人;赫舍里氏為常貴人;赫舍里氏為睦貴人。十一月初二 賜封原廣東按察使容海之女赫舍里氏為珍貴人。十六日 行皇后冊立禮;和嬪、恬嬪、全嬪冊封禮。

    道光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晉封和嬪為和妃;全嬪為全妃;冊封祥貴人為祥嬪。三月二十五日 平貴人趙氏薨。十一月二十五日 行和妃、全妃、祥嬪晉封禮。

    道光四年八月初十 晉封全妃為全貴妃;祥嬪為祥妃。賜封那拉氏為順常在。九月初七 冊封珍貴人為珍嬪;晉封順常在為順貴人。

    道光五年正月十三日 祥妃生皇二女。二月初九 賜封原刑部員外郎花郎阿之女博爾濟(jì)吉特氏為靜貴人。二十日 全貴妃生皇三女。三月二十八日 靜貴人入宮。四月十三日 行全貴妃、祥妃、珍嬪晉封禮。八月初八 晉封珍嬪為珍妃。

    道光六年四月初六 全貴妃生皇四女。初七 冊封靜貴人為靜嬪。十月二十三日 靜嬪生皇二子奕綱。十一月二十二日 降封珍妃為珍嬪。十二月初一行靜嬪冊封禮。

    道光七年正月十五日 晉封靜嬪為靜妃。四月二十日 行靜妃晉封禮。

    道光八年二月 賜封鈕祜祿氏為成貴人 ,不久降為余常在。

    道光九年十月十九日 祥妃生皇五女。十一月初七 靜妃生皇三子奕繼。同年十一月前 珍嬪赫舍里氏薨。降封順貴人為順常在。

    道光十年十二月初七 靜妃生皇六女;二十三日 冊封睦貴人為睦嬪。同年賜封尚佳氏為玲常在;曼常在。

    道光十一年五月之前 賜封郎中玉彰之女舒穆祿氏為彤貴人。六月初九 全貴妃生皇四子奕詝。十五日 祥妃生皇五子奕誴。九月十一日 降封睦嬪為睦貴人。十二月初四 降封睦貴人為睦答應(yīng)。

    道光十二年四月初二 冊封彤貴人為彤嬪。十一月初八 行彤嬪冊封禮。二十一日 靜妃生皇六子奕?。

    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皇后佟佳氏崩。五月冊謚大行皇后為孝慎皇后。七月二十四日 行孝慎皇后冊謚禮。八月十五日 晉封全貴妃為全皇貴妃,攝六宮。靜妃為靜貴妃;彤嬪為彤妃。九月賜封劉氏為劉答應(yīng)。

    道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 冊立全皇貴妃為皇后。行皇后冊立禮。十一月初三 行靜貴妃、彤妃晉封禮。同年賜封蔡佳氏為宜貴人;郭佳氏為玲常在。

    道光十五年賜封筆貼式靈壽之女烏雅氏之女為琳貴人。七月之前降封劉答應(yīng)為官女子;睦答應(yīng)赫舍里氏卒。

    道光十六年四月初四 和妃那拉氏薨。七月初七 晉封彤妃為彤貴妃;冊封佳貴人為佳嬪。十一月初一復(fù)封余常在為成貴人。十二月二十一日 行彤貴妃、佳嬪晉封禮。

    道光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降封琳貴人為秀常在。同年降封祥妃為祥貴人;宜貴人為宜常在。

    道光十八年八月十三日 降封宜常在為蔡答應(yīng)。

    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復(fù)封秀常在為琳貴人。同年 賜封正白旗藍(lán)翎長那俊之女那氏為琭常在。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 皇后鈕祜祿氏崩。十七日冊謚大行皇后為孝全皇后。二月二十三日 降封佳嬪為佳貴人;三月十二日 賜封內(nèi)務(wù)府六庫郎中善寶之女李氏為意常在。四月初一 行孝全皇后冊謚禮。二十五日 晉封靜貴妃為靜皇貴妃,攝六宮,撫養(yǎng)皇四子奕詝。冊封琳貴人為琳嬪。六月初二 降封玲常在為尚答應(yīng)。七月初二 彤貴妃生皇七女。九月二十一日琳嬪生皇七子奕譞。十一月十七日 晉封琳嬪為琳妃;琭常在為琭貴人。十二月十七日行靜皇貴妃晉封禮。二十日降封意常在為李答應(yīng)。

    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降封琭貴人為琭常在。十一月二十六日 彤貴妃生皇八女。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 琳妃生皇九女。五月十八日 行琳妃晉封禮。十二月二十四日 定貴人孫氏薨。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初六 琳妃生皇八子奕詥,三月十七日彤貴妃生皇十女。九月初十 降封彤貴妃為彤貴人。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十九日 恬嬪富察氏薨。十月初五冊封成貴人為成嬪。十六日 琳妃生皇九子奕譓 。二十七日 降封琭常在為那答應(yīng)。十二月十二日 晉封琳妃為琳貴妃。

    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九 行琳貴妃、成嬪晉封禮。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降封成嬪為成貴人。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宣宗殯天。二十一日 尊封靜皇貴妃為康慈皇貴太妃;琳貴妃為琳貴太妃;冊尊彤貴人為彤嬪;祥貴人為祥嬪;常貴人為常嬪;佳貴人為佳嬪;成貴人為成嬪。晉尊順常在為順貴人;蔡答應(yīng)為蔡常在;尚答應(yīng)為尚常在;李答應(yīng)為李常在;那答應(yīng)為那常在。二十六日皇四子奕詝繼皇帝位。

    咸豐元年三月十五日 行康慈皇貴太妃、琳貴太妃、彤嬪、祥嬪、常嬪、佳嬪、成嬪尊封禮。

    咸豐五年七月初一 尊封康慈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后,初九康慈皇太后博爾濟(jì)吉特氏崩。九月二十二日恭上大行皇太后尊謚孝靜康慈弼天撫圣皇后。

    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二日 常嬪赫舍里氏薨。

    咸豐十一年正月初六 祥嬪鈕祜祿氏薨。七月十七日 文宗殯天,皇長子載淳繼皇帝位。十月初十 晉尊琳貴太妃為琳皇貴太妃;彤嬪為彤妃;佳嬪為佳妃、成嬪為成妃;冊尊順貴人為順?gòu)澹瑫x尊蔡常在為蔡貴人;尚常在為尚貴人;李常在為李貴人;那常在為那貴人。二十一日 追尊祥嬪為祥妃;常嬪為常妃。

    同治四年四月二十日 那貴人那氏薨。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 琳皇貴太妃烏雅氏薨。十二月冊謚莊順皇貴妃。

    同治七年三月十九日 順?gòu)迥抢限啊?

    同治十一年二月十八日 李貴人李氏薨。

    同治十三年九月初九 行彤妃、佳妃、成妃晉尊禮。十一月十六日 晉尊彤妃為彤貴妃;佳妃為佳貴妃;成妃為成貴妃;蔡貴人為恒嬪;尚貴人為豫嬪。十二月初五 穆宗殯天。初六 文宗嗣子載湉繼皇帝位。

    光緒元年十月十二日 彤貴妃舒穆祿氏薨。

    光緒二年閏五月初六 恒嬪蔡佳氏薨。

    光緒十四年三月三十日 成貴妃鈕祜祿氏薨。

    光緒十六年四月初六 佳貴妃郭佳氏薨。

    光緒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豫嬪尚佳氏薨。

    道光 - 后妃與子女

    后妃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戶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dá)賚女。宣宗為皇子,嘉慶元年,仁宗冊后為嫡福晉。十三年正月戊午,薨。宣宗即位,追冊謚曰孝穆皇后。 初葬王佐村,移寶華峪,以地宮浸水,再移龍泉峪,后即于此起慕陵焉。咸豐初,上謚。光緒間加謚,曰孝穆溫厚莊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圣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宣宗為皇子,嫡福晉薨,仁宗冊后繼嫡福晉。宣宗即位,立為皇后。道光十三年四月己巳,崩,謚曰孝慎皇后,葬龍泉峪。咸豐初上謚。光緒間加謚,曰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圣成皇后。女一,殤。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wèi)、世襲二等男、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鈕祜祿·頤齡之女,滿洲鑲黃旗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二月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三位嫡妻、即位后所立第二位皇后、清仁宗孝和;屎蟮闹杜5拦庠昶咴路鉃槿珛,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冊晉全妃,五年二月二十生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四月十三晉全貴妃。六年四月初六生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十一年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詝(咸豐帝),十三年八月十五晉稱皇貴妃攝六宮事。十四年十一月立為皇后。二十年正月十一(1840年2月13日)崩于紫禁城鐘粹宮,壽三十三。十七日宣宗賜謚孝全皇后,當(dāng)年十一月葬入清西陵慕陵龍泉峪地宮,后與宣宗合葬。經(jīng)過咸豐、同治、光緒三朝累次上謚,謚號全稱為:孝全慈敬寬仁端愨安惠誠敏符天篤圣成皇后。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女。后事宣宗為靜貴人。累進(jìn)靜皇貴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歲,妃撫育有恩。文宗即位,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壽康宮。咸豐五年七月,太妃病篤,尊為康慈皇太后。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上謚,曰孝靜康慈弼天撫圣皇后,不系宣宗謚,不祔廟。葬慕陵東,曰慕東陵。穆宗即位,祔廟,加謚。光緒、宣統(tǒng)累加謚,曰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圣成皇后。子三:奕綱、奕繼、奕?。女一,下嫁景壽。

    莊順皇貴妃,烏雅氏。事宣宗,為常在。進(jìn)琳貴人,累進(jìn)琳貴妃。文宗尊為皇考琳貴太妃。穆宗尊為皇祖琳皇貴太妃。同治五年,薨,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謚曰莊順皇貴妃,葬慕東陵園寢。德宗朝,迭命增祭品,崇規(guī)制,上親詣行禮。封三代,皆一品。子三,奕枻、交硉、奕譓。女一,下嫁德徽。
    彤貴妃,舒穆魯氏。事宣宗,為彤貴人。累進(jìn)彤貴妃。復(fù)降貴人。文宗尊為皇考彤嬪。穆宗累尊為皇祖彤貴妃。女三,一下嫁扎拉豐阿,二殤。

     

    佳貴妃,郭佳氏


    成貴妃,鈕祜祿氏


    豫妃,尚佳氏


    和妃,那拉氏。初以官女子,事宣宗潛邸。嘉慶十三年,子奕緯生。仁宗特命為側(cè)室福晉。道光初,封和嬪。進(jìn)和妃。

    祥妃,鈕祜祿氏。事宣宗,為貴人。進(jìn)嬪,復(fù)降。文宗尊為皇考祥妃。穆宗追尊為皇祖祥妃。子一,奕誴。女二,一殤,一下嫁恩崇。


    常妃,赫舍里氏。由貴人晉封常妃。

    恒嬪,蔡佳氏;


    順?gòu)?失其氏,以常在進(jìn)封。


    貴人李氏,那氏:以答應(yīng)進(jìn)封。


    奕譓

    奕詥

    奕譞

    奕訢

    奕誴

    咸豐帝奕詝

    奕繼


    奕綱

     

    奕緯

    皇子皇長子愛新覺羅·,隱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

    皇次子愛新覺羅·,順和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時為靜嬪。

    皇三子愛新覺羅·,慧質(zhì)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時為靜妃。

    皇四子愛新覺羅·,即,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

    皇五子愛新覺羅·,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敦恪親王綿愷為嗣,降襲為多羅敦恪郡王,咸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敦恪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后謚“勤”。

    皇六子愛新覺羅·,恭忠親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時為靜妃。

    皇七子愛新覺羅·,醇賢親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

    皇八子愛新覺羅·,鐘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

    皇九子愛新覺羅·,孚敬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

    壽恩固倫公主

    壽臧和碩公主

    壽安固倫公主

    皇女皇長女,端憫固倫公主(1813.7.3—1819.10.20),母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時為嫡福晉,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僅7歲,追封為郡主,葬許家峪園寢,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

    皇二女,(1825.1.13—1825.7.14),母祥妃鈕枯祿氏,時為祥嬪,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殤,未封,無名。

    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1825.2.20—1835.11.8),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殤,年11歲,葬陳家門園寢,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

    皇四女,(1826.4.6一1860.3.3),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札布,16歲,不久封為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日卒,年35歲,葬京師郊外園寢。同治元年(1862)三月額附請移葬藩部,不許。

    皇五女,(1829.10.19—1856.7.9),母為祥妃鈕祜祿氏,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為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指配恩祟,年14歲,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歲。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咸豐七年(1857)正月薦授滿洲副都統(tǒng),尋兼內(nèi)務(wù)府總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載淳諱改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內(nèi)務(wù)府總管職,二年(1863)五月署漢軍副都統(tǒng),三年(1864)再兼署內(nèi)務(wù)府總管,不久即卒,無嗣,以從子為嗣。

    皇六女,(1830.12.7—1859.4.13),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jì)吉持氏,時為靜妃,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豐九年(1859)四月十三卒,年30歲。

    皇七女,(1840.7.2——1844.12.20),母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殤,年僅5歲。未命名。

    皇八女,壽禧和碩公主(1841.11.26—18668.2),母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禧和碩公主,指配札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1842.2.13——18842.14),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嬪,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卒,年43歲。 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恒,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1865)正月卒,無子,以從子為嗣。 皇十女,(1844.3.17—1845.1.20),母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次年(1845)正月二十殤,未封,無名。

    名人推薦
    • 楚共王
      楚共王(前600年—前560年),名熊審,楚莊王之子,時年幼,由重臣令尹(相當(dāng)于丞相)子重專政,楚共王六年(前585年)發(fā)生「子儀之亂」,大夫析公...
    • 東魏孝靜帝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524年—552年1月21日), 鮮卑族,北魏孝文帝 元宏曾孫,清河文獻(xiàn)王 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 元亶之子,南北朝時期 東魏皇帝,534...
    • 高殷
      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小字道人 ,文宣帝高洋長子,母皇后李祖娥 ,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二任皇帝,559年-560年在位。天保元年(550年),立為...
    • 高演
      齊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字延安,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三位皇帝,神武帝高歡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
    • 高湛
      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即北齊武成帝,小字步落稽,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北齊神武帝高歡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
    • 高恒
      高恒,北齊幼主,后主高緯之子。高恒即位25日后,北齊京師鄴淪陷,幼主等10余人騎馬欲逃往南方的陳朝。高恒見北周大軍緊追不舍,便發(fā)布文書,將皇...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