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賴明珠(1949年—)臺灣苗栗縣人,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著名翻譯者,曾從事房地產(chǎn)廣告企劃工作,畢業(yè)于中興大學(xué)農(nóng)經(jīng)系和日本千葉大學(xué)園藝學(xué)部。
賴明珠是引介村上春書進入臺灣出版界的早期推手,當(dāng)時她所翻譯并出版的第一本書為中篇的小說《失落的彈珠玩具》和短篇小說《遇見100%的女孩》,後來臺灣的故鄉(xiāng)出版社透過翻譯群劉惠禎、黃琪玟、傅伯寧、黃翠娥、黃鈞浩搶先推出了《挪威的森林》上中下集,在1989年時,引起了村上春樹風(fēng)潮,使得賴明珠開始專心翻譯村上春樹的大量長篇小說作品。
直到2001年時,已經(jīng)翻譯了15本,總銷量超過100萬冊。她長期翻譯村上春樹的作品之后,發(fā)展出了自己的翻譯風(fēng)格,此點有時會被村上春樹的讀者拿來討論。如賴明珠在譯文中與其他譯者不同,保留了大量的日式語助詞“噢”“喲”的翻譯,而簡體中文版的譯者林少華,則偏向于精煉的散文風(fēng)格。
賴明珠的其他翻譯作品還有日本小說家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
解讀村上
談村上春樹小說里的人名
村上春樹的作品主角連名字都沒有。例如在他的早期三部作品《聽風(fēng)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中,主角“我”和“老鼠”都沒有名字。但他卻又特地為貓取名字,為貓取的名字偏偏是“沙丁魚”。不得不用名字時,他又在許多短篇中為不同的主角重復(fù)取同一個名字——“渡邊升”。這個一再出現(xiàn)的不陌生的名字,其實據(jù)說是經(jīng)常和他搭檔的插畫家“安西水丸”的本名。真是令人難以相信。 後來逐漸需要大量名字時,看看他所取的是什么人名?貓名?
“雨”、“雪”、May 、June、July、“納姿梅格”、“西納蒙”、“加納克里特”、“加納馬爾他”、“加納科西嘉”……這些原本是天候、月份、香料、海島的名字,拿來當(dāng)做人名。
此外還用動物名當(dāng)人名,人名當(dāng)動物名,動物名當(dāng)動物名。例如“我”的好朋友叫“老鼠”,貓叫“綿谷升”,或“沙丁魚”。這除了顯示作者愛動物如愛人一樣,把動物和人一視同仁之外,也透露出作者對傳統(tǒng)、對體制經(jīng)常存疑抗拒,總想要有所突破創(chuàng)新的一面。
這些記號般可以編成目錄的人名不僅清晰地描繪出書中主角愛惡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也活生生地烘托出主角身處高度資本主義社會的時代背景中,物質(zhì)與精神層面的整體生活情境。因此某種意義上他的書也可以視為“現(xiàn)代青年風(fēng)俗”的一種寫照。
我想很多讀者都知道,村上春樹是一位馬拉松跑者。他不僅參加過日本的馬拉松,也參加過雅典、夏威夷、紐約等地舉行的國際性馬拉松,97年并第5次跑完波士頓的馬拉松大賽。全程42公里多,3小時42分跑完。這種業(yè)余性的活動,目的并不在打破世界紀(jì)錄。雖然或許只是一種興趣,卻也是一種自我激勵、自我期許、或自我挑戰(zhàn)。如果不是意志和毅力特別堅強,是不容易辨到的。在寫作的道路上,我相信同樣可以期待看到他源源不絕的創(chuàng)新作品出現(xiàn)。而更令不少人迫切想知道的,恐怕是他的下一步將如何改變?——無論別離怎樣折磨著心,我們從來沒有對它屈服 。
我不會活在村樹陰影下
村上曾推出關(guān)于音樂的作品,例如《給我搖擺,其余免談》,說不定那是了解這位作家的有效途徑。
賴明珠笑言沒有像她的朋友一樣,跑去沉迷爵士樂,或參與跑馬拉松,可她認(rèn)為音樂和村上的小說有深厚的淵源,尤其以英文曲名命名的作品。“事實上這些曲子,你找來聽聽就發(fā)現(xiàn)歌詞很特別!辟嚸髦檎f的時候,不時專注地看著雙手,或許她翻譯村上的小說時,也是同樣地專注著。
“我覺得歌給他很多靈感,也觸發(fā)他很多感覺。他既是獨生子,但又蠻內(nèi)向。就等于說他喜歡讀書,雖然讀很多小說,而小說跟聽音樂都是他的朋友!
如果把這種說法和賴明珠的譯作對照的話,像很多評論所指,賴明珠的華語譯本比其他版本更重視村上的語氣,著力保留語氣詞甚至平假名。賴明珠的想法是,日本語細(xì)膩,華語豪爽,各有優(yōu)點,但在翻譯的時候應(yīng)盡量把原作優(yōu)點保留,傳遞作品原來的感覺。
她也會讀別人的村上翻譯版本,如林少華操刀的,“我個人較偏向尊重原著,但中國人做事有不同標(biāo)準(zhǔn)!
“有些作者的文字可以刪掉,但有些作者寫得那么完美,你刪掉它不是太可惜了嗎?”她坦言翻譯者有美化文字的權(quán)利,但作品既然寫得好,就非得把這感覺保留下來不可。
賴明珠對村上作品細(xì)微精確的觀察,也能切合于她對作品的定位上。她認(rèn)為,村上的創(chuàng)作是有意涵蓋純文學(xué)和流行文學(xué),并打破兩者的界線。村上作品既接近群眾,譯成多國語言;又得到文學(xué)界認(rèn)同,得到卡夫卡文學(xué)獎,也成為每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話題人物。
“他寫的東西有些寫實,又有超現(xiàn)實的東西。我覺得很多方面都打破疆界和界線!辟嚸髦辄c出了村上的重大價值。
在翻譯家中,賴明珠最尊重的是林文月教授。林文月既通曉日文,又是念中文出身,作為雙語言的古典文學(xué)學(xué)者,有能力把古典文學(xué)如《源氏物語》等翻譯。日本經(jīng)典文學(xué)中,賴明珠自己曾翻譯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最近也在譯《盲目物語》,在過程中留意到谷崎氏用上不少古典用語,刻意不用漢字。在翻譯的過程中,她就得猜想那是什么漢字,加上敬語和大河字等,使她在翻譯過程中面對不少困難。
時代性對翻譯的局限,對照出賴明珠的Mr. Right!拔腋迳鲜峭,差兩歲,譯的時候很會選擇我應(yīng)該用什么的語氣!彼私鈱Ψ降臉(gòu)想和文字。
早在80年代,賴明珠已翻譯了村上的《聽風(fēng)的歌》和《1973年的彈珠玩具》,但村上當(dāng)年作為新作者,未有在臺灣引起太大回響。那段日子,她已留意到村上的另一本代表小說《尋羊冒險記》,但由于編輯對市場的定位認(rèn)識不同,直至很后期才有機會翻譯這本書。
時代把村上和賴明珠拴在一起,還好只見過作者本尊一次的譯者,好像沒有介意為這個怕交際的男人而活。對于是否生活在村上的陰影之下,她淡淡說:“還好,不介意!
《1Q84》從整體上清算他所有走過的1980年代
今年是村上進入文壇30周年,也是他60歲紀(jì)念,所以這本《1Q84》對他個人特別有意義。這部村上新作,光是書名就很奇特。我們都知道奧威爾的《1984》,《1984》寫于1948年,奧威爾把48倒過來變成了84,小說于1949年出版,那一年剛好是村上春樹出生,所以《1984》和村上一樣都剛好在今年60歲了。
《1Q84》充滿了懷疑,從日文讀音看“1Q84”和“1984”是同音的,但從英文看這個名字卻是一個大問號。這也是村上特色,他常常給自己和讀者設(shè)置問號,他借著寫作發(fā)現(xiàn)一些東西。村上春樹的《1Q84》就以1980年代為故事背景,描寫“個人與組織的對立”,但用更多角度、更多人物構(gòu)成一部打破他過去格局的“總合小說”。
對于“1Q84”的解釋,村上在《1Q84》第一部的150頁就有了解釋:“1Q84年——我決定這樣稱呼這個新世界,青豆這樣決定。Q是questionmark的Q。背負(fù)疑問的東西。她一面走一面獨自點頭。不管喜歡不喜歡,我現(xiàn)在正置于u20181Q84年u2019。我所熟知的1984年已經(jīng)消失無蹤不存在了,F(xiàn)在是1Q84年?諝庾兞耍L(fēng)景變了。我對帶有問號的世界的成立方式,必須盡可能快速適應(yīng)。就像剛被野放到新森林里的動物那樣。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為了生存下去,必須早一刻理解那個場所的規(guī)則,加以配合才行。”
村上春樹每一本小說幾乎都會提到1960年代。1960年代有一個“安保斗爭學(xué)生運動”,那個時候村上春樹正好在念大學(xué),在他青春的時候遇到了這么重大的事情,所以他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情,每次寫小說都會寫那個年代的學(xué)運!1Q84》從整體上清算他所有走過的1980年代,他對左翼曾經(jīng)有過的理想開始懷疑。他還提出到底什么是真實?我們當(dāng)時的假設(shè)是真的嗎?假如當(dāng)時的假設(shè)可以是假的話,那么我們今天的假設(shè)又是真的嗎?這個懷疑的精神非常強烈。他一方面要反映一個時代,一方面也有超現(xiàn)實的一面比如天上兩個月亮。
村上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原本上下兩部《1Q84》各二十四章共四十八章,參考巴赫《十二平均律》!1Q84》故事雙線平行進行,奇數(shù)章寫女主角青豆,偶數(shù)章寫男主角天吾,結(jié)構(gòu)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和《海邊的卡夫卡》雙線進行的結(jié)構(gòu)類似 。
村上寫作更多是即興式的
村上春樹的作品跟其他日本作家就是不一樣,他一開始就要寫不一樣的東西,所以文體和其他日本作家相差很大,我們讀他的書的時候,會有很多驚奇。正如他作品的德文譯者烏威何曼所說,“村上春樹的世界容易進去,不容易出來!彼男≌f深入淺出,表面文字很淺,但進入之后內(nèi)容卻耐人尋味,容易上癮,不容易出來。
村上是學(xué)戲劇的,看了很多電影,聽了很多音樂,所以他的小說畫面感很強,每讀一段就有一幅畫面出現(xiàn),而且音樂感很強。他的句子總是長、短、長、短,有的地方很流暢,有的地方故意制造障礙、停頓、沉默。他常常讓我們感受到沉默,他沉默的時候我們也會停頓下來,就像音樂出現(xiàn)休止符!1Q84》還包含小說中的小說《空氣蛹》、《貓之村》,并放進契訶夫的《薩哈林島》、日本古典文學(xué)《平家物語》等。
他的文章并不是一直行云流水,而是有變化的。比如《聽風(fēng)的歌》,男主角渡邊說他以前是一個話很少的人,他說他講的話只能表達一部分,另外一半講不出來。你就會在小說里感受到話講不出的感覺。比如《海邊的卡夫卡》里貓會講話,你聽不懂它在講什么,就給你一些聲音,你只能去猜這些聲音,故意讓你讀不懂,讓你停頓久一點。
比如《挪威的森林》中,渡邊的室友是一個結(jié)巴,《1Q84》里的深繪里有閱讀障礙,一開始她一次只能講一句、兩句,后來她和天吾慢慢交往后,才出現(xiàn)句子越來越多越來越長。賴明珠在翻譯的時候,也努力表達這個效果,比如書中說“明天我要去見老師”,原文中老師用的是片假名,她翻譯過來之后用的是臺灣注音符號,希望表現(xiàn)她說話不暢的感覺。賴明珠也是故意制造這樣的停頓。
她知道,后來網(wǎng)絡(luò)上有人收集了小說中的注音符號對照表。這種效果就像他在《聽風(fēng)的歌》里,出現(xiàn)的斷斷續(xù)續(xù)的電臺的聲音,或者畫的T恤圖案,他就是要這種停頓的效果。他總會留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就是讓讀者進去,去想,變成讀者與作者互動的地方,但我們還是很容易能進去。有時候他寫東西,真的是想到哪寫到哪,村上寫作更多是即興式的,也讓讀者跟他一起互動 。
村上把自己分配在《1Q84》不同角色里
《聽風(fēng)的歌》第一話:所有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不存在一樣。所以在一開始,村上春樹就寫關(guān)于寫作這件事情。村上30年前第一部小說第一句話談如何寫作,30年后這部《1Q84》還在談如何寫作,男主角天吾就是因為寫作開始陷入麻煩,所以他非常關(guān)心寫作這個話題。
在《1Q84》中,天吾是補習(xí)班教數(shù)學(xué)的老師,他在家中寫小說。天吾寫小說這件事情跟村上很像,村上最早是在開酒吧之余寫小說!1Q84》女主角青豆是健身房教練,而村上每周去健身房,也每天去跑步。所以天吾寫小說,青豆在健身房,這兩個人結(jié)合起來好像就是村上自己一樣。村上把自己分配在《1Q84》的不同角色里。
小說中還有一個人物編輯小松,這個人物性格很像村上本人的一部分;小說里另外一個角色17歲美少女深繪里,天吾幫她修改小說然后獲獎,這個工作有點像村上平時的翻譯工作。這兩個小角色也把村上身上一部分表達出來。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會讀到某一部分就會想到村上的某一部分。
雖然書名是《1Q84》,但小說卻是從1960年代講起。1984年的時候,天吾和青豆30歲了,但在20年前,他倆是10歲的少年。青豆和天吾是小學(xué)三四年級的同班同學(xué),10歲時互生好感。隨后青豆轉(zhuǎn)學(xué),兩人失去聯(lián)絡(luò),從此毫無消息,20年后才又重逢。30歲的他們竟然都沒有忘記10歲時的對方。就像鐵路的道岔將一條路分開成兩條路線那樣,《1Q84》也從某一個時間點開始和1984分開,成為另一個新世界。但在小說最后,青豆為了救天吾,只好選擇犧牲自己。青豆好像有選擇,要天吾死還是自己死。其實在小說第一章村上就已經(jīng)寓言了結(jié)尾,第一章中青豆下安全梯時,看到了蜘蛛和蜘蛛網(wǎng)。這里有一個寓言,人的生命是無法選擇的。青豆的命運跟蜘蛛沒什么兩樣。村上的可惡在于,不僅告訴你你沒得選擇,而且把你有選擇的錯覺和幻想戳破。
1995年日本發(fā)生阪神大地震和沙林毒氣事件,村上從美國回到了日本,這些事件給他很大震動,隨后他寫了《地下鐵事件》。為了寫這部書,他采訪了60多位受害者,因為他不相信電視報道里的東西。他認(rèn)為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也更真實。他還去訪問參加奧姆真理教的人,這是他寫作生涯的很大轉(zhuǎn)變。所以,在《1Q84》里,村上將1960年代末日本學(xué)生運動,延伸到1980年代奧姆真理教等社會事件,穿插男女主角的戀愛故事,從而編織出村上的小說世界 。
作品一覽
村上春樹
《失落的彈珠玩具》
《遇見100%的女孩》
《挪威的森林》
《1Q84》
《盲目物語》
谷崎潤一郎《春琴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