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許孟雄生父孟琇棠,前清舉人,是著名書畫家,曾任廣東英德縣縣長、海軍耆宿陳紹寬的秘書和舊時上海江南造船廠的秘書長。許孟雄的舅父沒有孩子,因此許幼時過繼給舅父,改姓"許"。
他同情革命,在東北期間,與東北抗日聯(lián)軍領(lǐng)導人之一馮仲云有緊密聯(lián)系,積極掩護抗日斗爭活動。新中國成立后,馮先后任北京圖書館館長和水利部部長,五十年代曾到許的寓所拜訪。
1931年,日軍占領(lǐng)東北,許即南下,到南京中央政治學校任教。
1938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只身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以黨外人士身份參加由周恩來直接領(lǐng)導的、王炳南具體負責的對外宣傳小組工作,與王朝夕相處。在同一小組工作的還有王的妻子王安娜、畢朔望等人。
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許孟雄首次把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等多篇著作譯成英文,同時還翻譯了大量有關(guān)抗戰(zhàn)的文章,陸續(xù)在國外刊物上發(fā)表,讓海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當時美國著名記者兼作家斯諾看了他的譯作,曾對他的精湛譯藝大加贊賞。武漢淪陷后,他到重慶中央大學等學校任英語老師,深受當?shù)貙W子歡迎,名噪一時。
四十年代后期,他任中國駐馬來西亞吉隆坡總領(lǐng)事期間,為爭取當?shù)厝A人利益不斷向英國人交涉,贏得華人普遍稱贊。他曾被推選為馬來亞西華人工會第一任會長,與當時任馬來亞巫統(tǒng)青年組織負責人的李光耀交往甚密。建國初期,李來華時曾通過我國外交部親自拜訪過許孟雄。
許孟雄1949 秋回到北京后,先后任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英語教授,一面教書,一面翻譯。
他是國內(nèi)為數(shù)不多真正精通英語的學者之一。他能不假思索地寫下流暢純正的英文,一揮而就,文不加點,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對英語不僅能嫻熟應用,還能靈活講解。
難能可貴的是:他把英語語法教活了。他憑借深厚的英語造詣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擺脫傳統(tǒng)語法的窠臼,獨辟蹊徑,自成體系,從形形色色的語言現(xiàn)象中總結(jié)出一套規(guī)律性的東西,針對中國人學英語時常遇到的各種難點,作深入淺出、立竿見影的解答。學生普遍認為,聽他講英語時態(tài)變化、介詞、冠詞、慣用法等攔路虎時,人人豁然開竅,茅塞頓開,感到是一種享受。學生們特別欣賞許先生教翻譯課時全部由他自己動手寫的精彩譯文和講評稿 (Translation Follow-up)。然而"樹大招風,名大招忌",這一切卻招致北京外國語學院內(nèi)個別同事的忌妒和排擠,最后他不得不憤然離職,轉(zhuǎn)到中國人民大學去任教。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期間,許孟雄在業(yè)余時間先后把兩部我國現(xiàn)代長篇小說譯成英文:周立波的《暴風驟雨》和茅盾的《子夜》。
前者20余萬字,他于1954年5月開始動筆翻譯,只用了四個多月時間就向出版社交了稿。后者約25萬字,許于1956 年動筆翻譯,按合同需一年完成,他卻提前五個月就交了稿。其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贊嘆。
兩書的英文版(The Hurricane和Midnight )問世后,在國外引起很大反響,讀者紛紛對小說的內(nèi)容和翻譯質(zhì)量給予很高的評價。后來兩書的英文版在1979 年和1981年又兩次重印發(fā)行,不難看出其魅力所在。此外,他還把小說《山間鈴響馬幫來》以及許多中國電影劇本譯成英文,向國外介紹,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五十年代中葉,許孟雄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期間被錯劃為 "右派",不久便失去了人身自由,從而離開了講臺和譯苑。但在艱難漫長的歲月里,他隨遇而安,沒有悲觀失望,開朗、豁達的個性使他對自己選擇的生活道路充滿了信心。
八十年代初,他的冤案終于得到徹底平反,又精神抖擻地恢復了中斷二十多年的教學和翻譯工作。"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雖已年屆耄耋,仍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寶刀不老,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才華和智慧。雖然教學工作繁重,他仍繼續(xù)有不少譯作問世,如英譯《中國童話選》和中國電影劇本等譯稿,共達數(shù)百萬字,先后編寫出《新四會英漢詞典》、《英語難題研究一千則》等書,并擔任 《英語世界》雜志顧問和全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理事。
自1984年起,他曾連續(xù)九年在《英語世界》雜志上開辟《答問》專欄,為國內(nèi)外讀者解釋疑難,有問必答,成為該刊物的一大特點。
許孟雄教授于1994年8月去世,享年九十一歲。
人生評價
許孟雄先生身上有許多中國讀書人的傳統(tǒng)優(yōu)良品質(zhì)。他熱愛祖國、熱愛教育。
自清華大學畢業(yè)后,他除了當過幾年外交官外,其余五、六十年都在各高等學府執(zhí)教。他教過成千上萬的學生,桃李滿天下。他們都把許先生看作引以自豪的良師,畢業(yè)多年后仍對他念念不忘,有的已定居海外,有機會回來時仍不忘前來拜見恩師。
作為一名英語教育家,他始終充滿敬業(yè)精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熱愛學生,尤其愿意和青年人接觸,恨不得把所有知識都一下子傳授給他們。
他生性淡泊,甘為人梯,默默奉獻,從不作自我吹噓。八十年代中,在美國的兄妹曾動員他移居國外,他卻一一拒絕。他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理應和全國同胞同呼吸共命運,為祖國多作貢獻。
許先生的另一特點是襟懷坦白,剛正不阿,內(nèi)心有什么想法,往往情不自禁地溢于言表,對一切弊病或看不慣的事物,他總是直言不諱。這是他的優(yōu)點和可愛所在,但或許也就是他生前迭遭磨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