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 - 人物簡介
1941年2月27日生于浙江省象山縣,1960年8月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心理專業(yè),1965年7月大學畢業(yè)后從事過13年的基礎教育工作。1978年歸隊回母校當研究生,1980年5月提前畢業(yè),1981年12月定為講師。1984年3月獲得博士學位,1986年6月破格晉升為教授,1990年2月?lián)尾┦可鷮煛?985年5月?lián)伪本⿴煼洞髮W發(fā)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長,1989年12月至1999年12月?lián)嗡L。
兩次獲國家級和北京市級高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國家教委組織的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范院校優(yōu)秀教師二等獎,1994年被人事部批準為國家級“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同年被國家教委組織的寶鋼教育基金會評選為全國高校優(yōu)秀教師10名特等獎之一。近十年獲學術獎勵23項,其中主要獎項有:國家教委首屆優(yōu)秀教育成果一等獎(1988);北京市哲學社科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1990)和一等獎(1994,1996);國家級優(yōu)秀高校教材特等獎(1992);國家教委首屆優(yōu)秀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1995);還被國家科委與全國科協(xié)評為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1996)。
林崇德長期從事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教學工作。從1985年起,先后與人合作或獨立地培養(yǎng)了碩士49名、博士30名。從1987年以來,先后送出14名合作培養(yǎng)的博士生和訪問學者,已有13人按時回國。
在科研中,一方面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建立了多媒體認知發(fā)展實驗室,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金等重點課題,并將研究成果著書立說,發(fā)表學術論文與研究報告120余篇;學術專著15部。其中有影響的著作有《中學生心理學》(1983),《思維發(fā)展心理學》(1986),《兒童心理學史》(1988),《品德發(fā)展心理學》(1989,1993年被譯為英文),《學習與發(fā)展》(1992,1999),《發(fā)展心理學》(1998)等;主編近4000多萬字的工具書和學術叢書,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500多萬字,1990年出版,多次獲獎,被評為1992和1998年全國十大暢銷書之一)。近年來,圍繞“信息加工速度發(fā)展、策略發(fā)展與兒童認知能力發(fā)展”方面,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心理發(fā)展與教育》等學術雜志上發(fā)表了系列研究報告,在國內外學術界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重視基礎教育的應用研究,將自己的思維理論應用于提高中小學教育的質量上去,并在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qū)建立了實驗點,積極地為基礎教育作貢獻,在國內外教育界頗有影響。
自1986年(“七五”規(guī)劃)開始,先后承擔并主持9項國家級和部委級重點科研課題,5項國際合作課題,并擔任3項由外埠專家承擔的國家教委重點教育科學項目的學術顧問。“八五”規(guī)劃以前所承擔的課題,均已順利完成。例如“七五”規(guī)劃國家教委重點項目“中小學生心理能力發(fā)展與培養(yǎng)”以一部專著、二本論文集、四套教材、30部教學電視片通過鑒定;“七五”期間所主持的全國婦聯(lián)重點科研項目“離異家庭子女心理特點”,曾領銜全國29省市自治區(qū)心理學工作者來共同完成;“八五”規(guī)劃國家級重點教科研項目“中國兒童青少年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特點的研究”以8部較高水平的“當代智力心理學叢書”(其中已有六部著作分別獲省部級獎勵)交了卷,在同行專家中獲得了好評!熬盼濉逼陂g,主持的項目有:(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信息加工速度發(fā)展的研究”;(2)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師素質提高與學生心理發(fā)展關系的研究”;(3)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中小學生學科能力結構與發(fā)展”;(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兒童認知能力發(fā)展與促進的研究”;(5)國家教委“面向21世紀師范教學改革”重點研究課題“當前中小學教師素質的調查”等。
林崇德 - 主要科研課題
1、學科能力結構與發(fā)展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資金4.6萬。
2、教育與發(fā)展-教師素質的提高及其與學生心理能力發(fā)展的關系,國家 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級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資金3.5萬(橫向每年10萬)。
3、小學兒童認知能力發(fā)展與促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金35萬。
4、當代教師素質的調查,國家教委面向21世紀師范教育改革課題,資金10萬。
林崇德 - 指導研究生情況
1996年之前招生:
研究方向:認知發(fā)展,品德(社會性) 發(fā)展,學科能力發(fā)展,招收人數(shù):30,獲學位數(shù):30 。
1997-2000年招生:
研究方向:認知發(fā)展,學科能力發(fā)展, 招收人數(shù):2。
1998-2001年招生:
研究方向:認知發(fā)展,學科能力發(fā)展, 招收人數(shù):4。
1999-2002年招生:
研究方向:認知發(fā)展,學科能力發(fā)展, 招收人數(shù):6。
林崇德 - 主要著作
1.林崇德著《思維發(fā)展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年4月版
2.林崇德著《兒童心理學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3.林崇德著《發(fā)展心理學研究方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4.林崇德著《學習與發(fā)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5.林崇德著《發(fā)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林崇德主編《中、小學生能力發(fā)展與培養(yǎng)》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7.林崇德著《學齡前兒童數(shù)概念與運算能力發(fā)展的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第3期
8.林崇德著《小學兒童數(shù)概念與運算能力發(fā)展的研究》,《心理學報》1981年第3期
9.林崇德等著《天才兒童的教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林崇德著《小學生運算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教育研究》1983年第10期
11.林崇德、俞國良著《論中小學生智能發(fā)展觀》,《浙江教育研究》1993年第6期
12.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開明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3.林崇德、辛濤著《智力的培養(yǎng)》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林崇德 - 先進事跡
2004年11月,教育部黨組作出向林崇德等5位模范教師學習的決定,并號召全國教師要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祟高思想;學習他們教書育人,愛生如子,人師表,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學習他們艱苦奮斗,孜孜不倦,勇于探索,開拓創(chuàng)新的敬業(yè)精神.11月14日,林崇德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作了首場師德報告后,赴上海等地進行巡回報告。
林崇德教授是我們象山人,1954年畢業(yè)于象山石浦小學;1960年高中畢業(yè)時,在高考志愿書的23個志愿中全部填上"師范",結果如愿以償被北京師范大學錄取,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心理學專業(yè)本科生.大學畢業(yè)后,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13年的中小學教師,26年的大學教師生涯中,他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終生奮斗目標.他積極投身于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知與行的統(tǒng)一.他愛崗敬業(yè),嚴謹治學,潛心教書育人,注重教育學生樹立科學精神和奉獻祖國的高尚情操,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影響學生,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如今,他培養(yǎng)出了100多位研究生,其中6位博士后,51位博士,這些學生中有31人成為教授,24人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德育標兵.美國的《肯特日報》把他與美國當代大教育家斯波克(B.Spock)相媲美,我國核心期刊《中小學管理》譽他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播火者".
林崇德教授說:"我不僅僅把教師的工作理解為授業(yè)解惑,更自覺地把它看成是教書育人并為之終身奮斗的目標.""我愿堅守三盡講臺,讓學生遍布四面八方;我們總會兩鬢斑白,青春卻會延續(xù)在學生身上." 44年前,林崇德就以這樣的詩行抒發(fā)自己對教師職業(yè)的向往.他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終生奮斗目標.直到今天,每當他有新著出版,總是在扉頁上寫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大學畢業(yè)后林崇德到北京的中小學工作,一干就是13年."文革"時期,他排除干擾,堅持家訪,與學生和家長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林崇德人生一大樂事.上了講臺,他就興奮,有時竟忘了自己還在發(fā)著高燒.他說:"不講課,我就憋得慌,兩星期不見學生,會非常難受."
林崇德教授說:"大學中學教師都要有愛的教育.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師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嚴在該嚴處,愛在細微處"一直是林崇德處理與學生關系時的自我要求.作為一名心理學的教授,林崇德一直努力用心理學的科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帶成年學生應該輕松一些.但是了解研究生教育的人都知道,導師們在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時間,絕不亞于中小學教師對待未成年的孩子們.正是由于林崇德給予學生這種近似于父愛的師愛,通過情感的溝通與互動,言傳身教,更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挑起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研究領域中.
林崇德教授說他生在石浦,是大海教會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豁達;是善良,勤勞,真誠的母親教會了自己勤奮."正是在困境中的勤奮勞作和逆境中對各種關系處理的鍛煉,才有了今天的我."中國教育報曾以《豁達和勤奮――人生發(fā)展中的兩個風火輪》 報道了他的事跡.
為了讓中國心理學在國際學術界有發(fā)言權,林崇德勤奮攻關.他的工作日程中沒有節(jié)假日,星期天,甚至有時沒有大年初一.他的學生,北師大副校長董奇說:"我最敬佩的是林老師的勤奮." 他總結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并以"豁達,勤奮"來勉勵母校的學弟學妹們,不少學校也以此作為校風.
除了教學,林崇德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中.他于1985協(xié)助朱智賢教授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了北師大發(fā)展心理研究所,并長期擔任所長職務.經(jīng)過近20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研究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聲望的發(fā)展心理學研究單位,成為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價為達到國際水平的博士點.
早在1983年,林崇德就在國內率先提出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建構了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的框架,為一直沒有自己的兒童心理學的中國心理學事業(yè)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重要貢獻.
從事基礎研究的同時,他還非常重視應用研究,把自己的理論應用于提高中小學教育的質量上.從1978年開始,他抓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實驗班,至今已在全國26個省市建立了3000多個實驗點,受益學生近30萬人.
在緊張的教學科研間隙,他不忘將研究成果總結整理.迄今為止,他發(fā)表了160余篇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出版了16部專著;還主編了近4000萬字的工具書和學術叢書,獲得了24項獎項.他著作的厚度已達到180厘米,早已超過他16 9厘米的身高.用"著作等身"已不能準確形容他的勤奮了.
林崇德教授說:"石浦小學是我的母校,我對她有著深厚的感情."每逢石浦教學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林教授總會出現(xiàn)."8?18"臺災后,林教授了解到金星學校教學樓倒了,他馬上寄來2萬元.1991年,他憑著自己那時擔任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職務的時機,經(jīng)過多方努力,全國第一次家長學校學術研討會舉辦地落在了母校.當時,他還請來了3個副部長來象參加會議.這次會議,是我縣教育界迄今為止舉辦級別最高的一次會議.2002年,石浦小學要舉辦建校175年校慶.他擔任了校慶籌備領導小組名譽主任的職務.為了搞好校慶,他忙前忙后,出錢又出力.他帶頭為校慶贈錢2萬元,專門為校慶出版68萬字的巨著《發(fā)展心理學》;他請書法泰斗啟功為學校題寫校名,請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國家總督學柳斌等為校慶題寫賀詞,請《人民教育》雜志社總編傅國亮,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等來校參加校慶,并作學術報告.
目前,林崇德教授擔任寧波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課題組的學術顧問,多次回來指導,講課,但每次都是不要酬金,不住賓館,不去旅游.他還擔任象山中學,濱海學校,文峰學校的辦學顧問或名譽校長.每次回家時,總會到各個學校去走走,為各校作指導.目前,我縣正在蓬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而林教授是我國最具權威的心理教育學專家,又擔任著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縣教育局打算近期邀請他進行專題指導.他說,在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區(qū)的競爭中,他己經(jīng)為寧波市爭取到了一個名額,他正在爭取在寧波召開一個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會議.
2002年北師大百年校慶時,林崇德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人有來生,在我高中畢業(yè)時,我仍會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填上’師范’,畢業(yè)后仍然當教師,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林崇德 - 評價
嚴慈相濟 甘為人梯
63歲的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林崇德,數(shù)十年來在教師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培養(yǎng)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把全部的愛獻給了自己的學生和心理學事業(yè)。
“我們這些林老師的弟子,都是林老師的成果”
1960年5月,在上海中學即將高中畢業(yè)的林崇德,憧憬著要當新時期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后來,班主任對教育事業(yè)的滿腔熱情深深地感動了他,使他決意接過老師手中的教鞭。他滿懷激情地把所有大學報考表上的志愿都填為“師范”兩字。最終他考上了北師大,成為該校心理學專業(yè)的第一批學生。
大學畢業(yè)后,林崇德如愿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13年的中小學教師、26年的大學教師生涯中,他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終生奮斗目標。直到今天,每當他有新著出版,總是在扉頁上寫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
“能否培養(yǎng)出國家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這是衡量師德的重要標準。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的教師,要把培養(yǎng)國家棟梁、造就高素質創(chuàng)造性人才作為己任!绷殖绲鲁S眠@樣的話激勵自己。他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51位博士。他們中有31位已晉升教授,24位當上了博導。許多人成為特聘教授、學術帶頭人,有的甚至做了國外名牌大學的教授。
林崇德說過:教師的成功,在于培養(yǎng)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不想超過老師的學生不是好學生,不想學生超過自己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否則一代不如一代,民族的興旺發(fā)達,國家的繁榮昌盛還有什么指望?他希望他的學生超過自己,也希望以后的學生再超過他的學生。如今,“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已經(jīng)變?yōu)楝F(xiàn)實。他的學生、北師大副校長董奇教授創(chuàng)建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了他沒有做成的學科建設的大事。然而董奇卻說:“我們這些林老師的弟子,都是林老師的成果!边@是對林崇德艱辛創(chuàng)業(yè)的最好評價。
“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
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林崇德先后送出16個博士生出國,15個都能按時回國。教育主管部門感到很奇怪:當時2/3的留學人員都不能回國,為什么林崇德的“回收率”那么高?學生為何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科研、生活條件?學生們的回答是:“我們是沖著林老師回來的! 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說,帶成年學生應該輕松一些?闪私饬殖绲碌娜硕贾,他在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不亞于中小學教師對待未成年的孩子。他們的學習、生活、收入、配偶調動、孩子上學、工作后的職稱、職務晉升等等問題,都是他關心的事情。他怕騎車上學的學生不安全,自己掏錢給他們買月票;他為許多博士生介紹過對象、操辦過婚事;他和愛人為許多已婚博士的家庭調解過夫妻矛盾…… 林崇德對學生真摯的愛轉化成一種魔力,使他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學生。他的學生、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張日昇說過:“我每年要回國七八次,因為我的根在中國,林老師就是孕育這‘根’的土壤。”不久前,林崇德的另一個學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完博士的辛濤,也主動回到北師大任教。
“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林崇德在生活中對待學生像一位慈父,但在學習和工作中,他的嚴格管理也是出了名的。他對學生的“嚴”,首先是“做人”上的嚴格要求。他堅持思想道德教育,親自介紹了10余名研究生入黨;每年新研究生入學迎新會上,他都堅持講一個話題: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要求學生講誠實、講良心;平時他要求學生從具體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把做人與學業(yè)發(fā)展結合起來。另一個“嚴”,是治學要求上的“嚴”。林崇德對學生學習要求高標準、一絲不茍。尤其是對于學生們的畢業(yè)論文,從資料的選擇、框架的確立,到數(shù)據(jù)的分析、結論的提出,甚至文字的修飾,他無一不事必躬親。有些學生的博士論文在他的指導和嚴格要求下,竟改了20多遍。
嚴師出高徒。有人做過統(tǒng)計,林崇德指導的研究生在校期間平均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專著數(shù)量、質量在全國同類學科中是最高的。他的兩位博士生還曾獲得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的殊榮。
著作等身的心理學專家
在北師大,每當有林崇德的講課或講座,教室里總是滿滿當當?shù),連外系來的學生也說:“聽林老師講課,是一種享受。”
除了教學,林崇德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中。他于1985協(xié)助朱智賢教授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了北師大發(fā)展心理研究所,并長期擔任所長職務。經(jīng)過近20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研究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聲望的發(fā)展心理學研究單位,成為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價為達到國際水平的博士點。 早在1983年,林崇德就在國內率先提出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建構了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的框架,為一直沒有自己的兒童心理學的中國心理學事業(yè)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重要貢獻。
從事基礎研究的同時,他還非常重視應用研究,把自己的理論應用于提高中小學教育的質量上。從1978年開始,他抓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實驗班,至今已在全國26個省市建立了3000多個實驗點,受益學生近30萬人。
林崇德的工作日程中沒有節(jié)假日、星期天,甚至有時都沒有大年初一。在緊張的教學科研間隙,他不忘將研究成果總結整理。迄今為止,他發(fā)表了160余篇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出版了16部專著;還主編了近4000萬字的工具書和學術叢書,獲得了24項獎項。他著作的厚度已達到180厘米,早已超過他169厘米的身高。用“著作等身”已不能準確形容他的勤奮了。
2002年北師大百年校慶時,林崇德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人有來生,在我高中畢業(yè)時,我仍會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填上‘師范’,畢業(yè)后仍當教師,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林崇德 - 大事記
1965年7月畢業(y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心理專業(yè);
1984年3月在北京師范大學獲教育學(心理學)博士學位。
87年6月-87年9月美國Kent State University 講學與訪問;
89年1-2月美國 Brighm Young University 與日本橫濱國立大學講學與訪問;
91年3-5月去蘇聯(lián)教育科學院講學、訪問;
92年后幾乎每年出國講學與訪問。